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乡俗犹记 南洋味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3日09:52 南方都市报

  乡俗犹记南洋味存

  华侨农场聚居五千归侨,“小联合国”过年颇具异国情调

  民俗闹春2006

  春福

  初五风俗

  开市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由于南北各地接财神时间不一,广州人一般习惯在大年初一、初二或初五接财神。在初四晚上,各家就要开始置办酒席,为财神贺生辰。

  春节期间,依照旧俗,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一律歇市。由于大年初五被视为财神生日,商家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昨日,广州不少过年歇市的商铺都开始开门迎客。大早开市,商铺会敲金锣点爆竹,有些还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

  此外,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按照民俗,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花都区花东镇就歌舞、醒狮表演不断,与传统的春节联欢表演不同,表演者都是东南亚的归侨和侨眷,节目带有浓重的异国风情。

  花都区的归侨和侨眷都来自“小联合国”——广东华侨农场。该农场创建于1955年3月,是国家为安置归国华侨而创办的。总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5000余人,大部分是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13个国家的归国华侨,东南亚文化风情甚浓,被誉为“流溪河畔的小东南亚”,又被称为“小联合国”。农场下辖七个作业区,一个省级经济试验区,一个特种植物研究中心,一所中学,两所小学,一所医院。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了这里多个归侨家庭,发现这里不但过大年的传统习俗保留得很好,更夹杂了许多异国情调。

  越南归侨

  包两斤重粽子过年

  林师傅一家是“国际间的友好结合”,他是印尼归侨,太太是越南归侨,18岁的女儿丽莎在中国出生长大。大约三年前,林师傅组织华侨农场的归侨侨眷组成了一支表演队伍,大年初一的那天,他亲自上台表演醉拳,而女儿则同台演出了越南舞蹈。林师傅说,尽管带点异国风情,但春节到了,华侨农场的气氛一样浓郁,同时与本地居民相比又有自己的特色。“张灯结彩,贴春联、贴福字、吃年糕、拜年、送红包等,这儿一个不少。”

  与中国相同,越南也是少数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在越南,春节是法定休息时间最长的全国性节日,同时也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到时,越南会全国放假,算上双休日共放假六天。越南有句过年的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从中可以领略到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

  贤惠能干的林太太告诉记者,越南人有在除夕夜竖幡、吃粽的习俗。竹竿一竖,修掉顶端竹叶,上挂红幡和风铃,传说风吹时发出的声响会把鬼吓跑,有的地方幡竿上挂一幅弓箭画,箭头指向东方,象征驱鬼,久而久之,幡竿被称为迎春竿。而粽子呢,因为有圆有方,所谓天圆地方,被认为是喜庆有余的象征。现在他们回国后,过年不再竖幡,但仍然保留着包粽的习惯。

  大年夜的前两天,林太太就开始动手包粽子,包好的粽子长近30厘米,直径也有10厘米,重两斤多。林太太说,这与越南本地做的要小得多了,“在越南这种粽子,一般有2到2.5公斤重。”个头是小了点,但粽子原料还是相当齐全的:糯米、绿豆、猪肉、胡椒粉等越南有的这里都有,保证原汁原味。由于这种粽子做工麻烦,仅仅煮粽子就要花20多个小时,所以平常很少做,只有在过节才会做。粽子做好后,不仅自家人过节吃,还会拿出一些送给邻居,让大家都尝尝鲜。粽子在煮之前被四五层厚竹叶包起来,煮好后放十几天都不坏。“越南年货和中国很像。”一边吃着粽子,林太太一边继续娓娓细数过年习俗。据介绍,越南年货摊上除了出售年货和年桔外,还有各式红色利是封、红底金字春联等。春联上面通常写着“财源广进”等吉祥的中文字句。对于越族(京族)的家庭来说,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品有三样:一束(或一大支)含苞欲放的桃花、一盆金桔盆景和一个盛有五种水果的“五果盆”。据说这三样东西预示着新年行好运、平安顺利、欣欣向荣。

  “现在我们过年还是要祭祖的。”她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仍保留着祭祖的习惯,当然这也是与中国传统习俗是相符的。除此以外,为过年助兴,偶尔会让女儿丽莎跳上一段越南民族舞蹈。

  印尼归侨

  吃九层糕跳纱龙舞

  在林师傅家,除了能吃到越南的大粽子,还可以吃到印尼的“鬼猛脚”。“鬼猛脚”是一种用木薯粉烤制的食品,入口即化,甜而不腻。而在另一位印尼归侨黄玉昌家,有一款色彩鲜艳的糕点让人一看就嘴馋,白灰绿三色相间共九层相叠,且被制成别致的波浪形状。“这叫九层高,寓意长长久久、步步高升。”57岁的黄阿姨说。

  据介绍,这些原产自印尼的应节糕点,在花东镇已经流行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是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批印尼归侨回国过第一个春节开始,就产生了这类点心。它们与附近农村的煎堆、油角、米饼等一起,成了这里别具一格的食品。

  除了上述应节糕点,印尼归侨的节日舞蹈“纱龙”舞在当地也非常出名。“纱龙”是一块很大的纱巾,裹在女性的腰肢上,就变成一条美丽的长裙。在印尼,“纱龙”是每一个女性必不可少的服装。花东镇绝大部分印尼归侨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回国时,木棉床垫和“纱龙”是两件必须带上的东西。

  马来西亚归侨

  拜年祝词西语中用

  和越南、印尼一样,在马来西亚,春节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而且时间很长,他们过年,一般从冬至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否则不算过完年。

  “恭喜拉雅!”,一见面何生夫妇就用马来语向记者问好。原来,“恭喜”是华语,“拉雅”是马来西亚语,这是华人和马来人一起创造的祝福词——“恭祝节日快乐”。

  何太太热情地把自己做好的年货拿出来给大家分享。黄澄澄的雕着花纹的吊花,吃起来香酥可口;两只手捧不住的大年糕,皮黑味香。黄女士洋洋得意地说:“这糕点在广州很少看到,即使看到了,味道也不太正宗。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往里添加可可粉。”由于工序复杂,这些糕点黄女士平常也很少做,至于年夜饭的菜式就肯定少不了咖喱,特别是添加了椰浆粉的咖喱。

  “除夕,全家一定要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岁。”黄女士介绍,无论在海外还是回国后,他们家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而到了大年初一,人们一般待在家中接受亲友的拜年,并准备丰盛饭菜——春卷、龙虾片、咖喱鸡、咖喱牛肉、椰饭等招待贵客。但如果是信神的人家,年初一就不能吃荤只能吃素,初二以后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初三初四以后开始有各种戏曲表演。马来西亚华人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活动,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女中男的向女的抛苹果,女的向男的抛柑子,希望找到一个温柔女子或如意郎君。

  华夏年俗在异乡

  【新加坡】

  换红包挂红旗

  新加坡华人以交换“红包”、悬挂红色的小旗和吃鱼来表示他们的信念。新年吃鱼意味着吉利,鱼和菜蔬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调味品,用筷子搅拌各种配料,做着向上搅调的姿势。据说,此举象征着在未来的事业中发财和幸运。

  【泰国】

  送橙象征富贵

  泰国百分之十四的人口是华裔,但当地庆祝农历新年的已不只是华人。现在不少泰裔人都会加入庆祝行列,他们的焦点落在曼谷的唐人街,那儿的大街会禁止车辆进入,大家会相互赠送象征富贵的橙,并派发利是庆祝节日。黄金也是很受欢迎的礼物。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邹高翔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陈捷单小亮实习生丁文奇通讯员张淼源

  图:

  印尼归侨黄阿姨每年春节都会亲自制作有印尼风味的糕点。本报记者李向新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