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均5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1.36亿元济困助残情系万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3日11:57 大华网

  群众安危冷暖放心头,扶贫济困“雪中送炭”。“十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济困助残“民心工程”,5年来,全市每年平均有近5万困难群众被纳入低保,累计1.36亿元“救命钱”发放到了最有需要的贫困家庭;500户农村危房户告别残破黑暗的旧屋,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越来越多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经过培训拥有一技之长,找到了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86.8%;近万名白内障患者受惠于我市实施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重见光明。

  5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36亿元

  “是新低保政策给我们家带来了希望。”近日,76岁的饶亚英老人感激地说。她是石炮台街道平西社区居民,家境贫寒,84岁的老伴积劳成疾,5个儿子1人是残疾人,1人已经过世,3人患上肺结核病,生活十分困苦。我市各级部门对她给予长期救济,并将其一家列入低保范围。饶亚英一家的生活逐渐有了新的变化,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盼头。“十五”期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进城乡低保工作,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5年来,像饶亚英老人这样被纳入低保,得到救助的困难群众全市每年平均近5万人,5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36亿元。我市还支出医疗救助金315万多元,有2.59万人得到了医疗救助,有效地保障低保对象的生活权益,确保了低保对象无饥寒。

  500农村危房户搬进新居

  近日,龙湖新溪镇的上头合村村民70岁的蔡璇君一家搬进了新房,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和家人原住的房子屋顶破漏,墙壁开裂。一遇刮风下雨,蔡璇君老人时时刻刻盯紧两个小孙女睡的阁楼,防着出事,担惊受怕,整夜没敢合眼。如今住进帮建的新房,老人像是放下心头一块大石,“这回是高兴得睡不着啊!”

  春节前,我市100户像蔡璇君老人一家这样的农村危房户搬进新居,开开心心过年。从2001年开始至今,汕头市连续5年实施为百户农村困难户帮建住房的民心工程,全市共投入1500万元修建500套住房,总建筑面积达2.86万平方米,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送到数千名困难群众的心坎上,为他们点燃了生活的新希望。5年来,市残联还积极配合市“安居工程”,共帮助10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总投入181.25万元;为解决残疾人居住不便问题,在全市第四、五批廉租公房入围户抽签中,把残疾人户与其他入围户分开,按比例安排低层楼房,由市残联组织集中抽签,使92户残疾人家庭喜迁新居。

  配套政策解决入学、看病难等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低保配套政策,切实帮助特困群众解决子女入学、住房、医疗和法律援助难等问题。市教育部门对低保户子女入学给予减免学杂费;环保部门免收中心城区低保户每月污水处理费;市卫生部门启动惠民门诊,低保户可免收门诊挂号费、病历费、诊金和肌肉注射费,治疗费在300元以内的减免30%的优惠;司法部门对有法律需求的低保对象予以法律援助,使城乡低保工作配套措施更趋完善。

  帮助就业走自强之路

  深切关怀残疾群众,更要帮助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走上自强之路。5年来,我市在依法做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推进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使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6.8%。

  我市采用“公司 基地”模式,创办“汕头市残联永桂宝石工艺培训基地”;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创办“汕头市残疾人养殖业培训基地”;采用“公司 基地 公司”模式,成立“汕头市残疾人制衣技能培训基地”。5年来,共举办种类培训班14期,培训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488人,安排在以上公司就业310人,扶持255户残疾人发展家庭养鸽业。此外,首次举办“汕头市残疾人就业供需招聘会”,共有86家企业进场招聘,为残疾人提供了554个工作岗位,使55名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与9家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汕头市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近万例

  目前,我市有视力残疾的盲人3.2万人,其中因白内障致盲的有1.4万人,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我市高度重视白内障防治工作,将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为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列入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康复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据统计,“十五”期间汕头全市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9492例,人工晶体植入率达到92.5%,脱盲率达到98.4%,脱残率达到84.6%,超额完成了省下达我市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近日,市残联组织发动的“复明2号”流动眼科手术车莅汕,为特困患者免费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52岁的金平区低保户黄丽卿接受了手术,当她的眼睛解开绷带后,看到眼前明朗的天空时,竟像小孩般高兴地跳起来。黄丽卿感动地说:“我家境贫寒,患上白内障已许多年。现在这个‘黑影’终于切除了!”本报记者李凯

  (责任编辑:许少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