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无定法显包容 上海今年春节没“亮点”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3日14:47 新华网 |
新华网上海2月3日电(记者李荣)上海今年春节没“亮点”。但就在看似平淡的节日气氛中,春节却显示出了更大的包容度:过节无定法,老人青年各得其所;节日逐渐走回人的内心,不求新也不求奇。 今年春节在上海的街巷里逛逛,好像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不多。商家照例是张灯结彩,人气最旺的商业街徐家汇街心由串串小红灯笼挂成一面“喜庆大鼓”,鼓面上绘有 一只“本命”的招财“旺”狗,十分惹人喜爱。但是上海商业街平日里各种庆典就多,人们看惯了喜庆场面,要出“亮点”很难。坐车出门走亲戚,到达目的地总比估计的要快好多时间。马路上人很清,车子也少,出租车司机都在说:“难得在上海开这么爽的车。”淮海路、南京路上虽然游客较多,一般也就是路上走走,商店里看看。节日里出了2天的太阳,天气就阴冷下来,街面好像更显得清淡。 当地媒体往年常常会挖掘一些“新奇”的过年方式,但今年翻开报纸一看,也变得“平淡”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新闻”。读书过节、上网拜年、短信祝福、旅游过年……这些几年前的“新创意”,如今已成“老风景”了。 “春节没亮点,这就对了。过节就是爱怎么过就怎么过,没有一定的、刻意的过法。只要大家过得自然、放松就行。”在提到“年味淡”这个话题时,家住闵行区的郭于午老人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节”无定法的确已成为上海过年的一大景观。记者大年夜的午夜12点坐着车在上海大街小巷一路看过来,有的家庭在家门口放上两串鞭炮迎接新年;有的商家拿出成箱的焰火、“高升炮”求福。但也有不少的年轻人坐在通宵餐饮店,一边喝饮料一边围成一桌打扑克“守岁”。 “年味”刻意去找可能找不回来,但只要细心地去体味,其实随处都有。上海今年最热闹的地方要数老城厢的老城隍庙,几乎天天游客“爆满”,年味与这块难得的“风俗土壤”紧紧相连。 65岁的郭女士现在还信守过年“老规矩”:除夕夜要把该扫的地、该拖的地板这些活儿都干完,到了新年不动扫帚、拖把;几样新年的必备菜都要亲手做齐:水笋烧肉、如意菜、烤麸,内含“事事顺利”、“如意吉祥”和“夫妇互相依靠”的口彩。这几样菜在饭桌上“销路最好”,小辈也吃得很开心。 春节正逐渐在“随意”中扩展其包容度,找回人们内心的祝福。有关专家表示,如果因为年味淡,就查看历代风俗志,把春节旧俗刻意地找回来,那是十分勉强的;而有些人又刻意地实施“春节创新”,好像每年过节都非得出奇招不可,这条路也容易偏。春节要走进人心,关键在于包容人心。 记者随机在街上采访了一位先生,他用手机短信给朋友们拜年;用电话给父母拜年;专程登门给自己90多岁的老祖母拜年。他说,大家过年的习惯不一样,要互相尊重,这样过年才有意思,才能互相表达出祝福的心意。据他观察,节日里朋友亲戚相聚,暗中“攀比”的话头少了,交流养身之道的多了;“恭喜发财”的少了,祝“身体健康”的多了。不像几年前,过年如果不在饭店吃年夜饭、不外出旅游,好像就是“没有花头,没有面子”。春节正在从“年夜饭花钱谁多谁少、爆竹投入谁高谁低”中摆脱出来。春节正在走向真诚。这就是上海看似平淡的春节中不平淡的地方。(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