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蘑菇大王”郑开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4日05:11 舜网-济南日报

  提起平阴县孔村镇孔庄村党员、省“十佳农民致富能手”郑开军,平阴县及其周边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养殖户无人不识。

  1986年,郑开军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他刻苦研究学习食用菌养殖技术,不到两年就建起了两个140平方米的大棚,一次投料达3万斤,年纯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万元户”。1999年7月,他被选入村委会,担任村委委员、团支部书记。郑开军

的腰包鼓了,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没有忘记家乡还很贫穷。郑开军对自己的“绝活”——食用菌养殖技术,总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传授给前来取经的陌生人。有一次,早晨7点,郑开军接到了党委书记陈红的电话,被告知安子山村食用菌基地出事了!郑开军顾不得吃饭立即赶到。原来,安子山食用菌基地很多大棚蘑菇袋被昨晚下的大雨淋湿,菇农心急如焚,担心蘑菇受损。郑开军利用多年掌握的经验进行“会诊”,并根据蘑菇袋进水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为菇农挽回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002年9月,郑开军成立了业达食用菌开发中心,10月就有公司主动上门签订长年供货合同。乡财政部门无偿为他提供了周转资金3万元,一次性建起大棚30个,投料40万斤,当年纯收入15万元。基地同时解决了40多个农村妇女的劳动就业问题。

  实施食用菌龙头带动战略,给郑开军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郑开军说,“我就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钻研养殖技术,二是服务生产户,三是联系销售客户。”他多次到省农科院向专家请教,到莘县、冠县、济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使食用菌栽培原料由原来的棉子皮发展到玉米芯等6种低值原料,栽培品种也由单一平菇发展到金针菇等7个食用菌系列产品。低值原料的替换和新产品的开发,降低了成本,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本报记者 庄云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