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650万美元两年半变6500万美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4日10:49 大洋网-广州日报

  硅谷是个产生传奇故事的地方。两个由华人新生代移民创造的传奇正在硅谷上演:在网络泡沫刚刚破灭、硅谷经济最低迷时逆势创业,在短短两年半时间创业成功并将企业以6500万美元价格卖给网络设备制造业龙头企业思科;用五年的时间,令所负责的部门每年营业额从接近为零增加到40多亿美元,并帮助所在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这两个故事的主角曾毅敏、旋永南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来自广州。

  据介绍,目前美国的硅谷有七八千家高科技公司,在这些高科技企业中有三成多工程师是华人,不少华人甚至是企业创办者和管理者,其中更有不少是广东、广州籍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纷纷在顶级人才聚集地的硅谷站稳了脚跟并成就了一番事业。

  

650万美元两年半变6500万美元(图)

  曾毅敏创造了硅谷的新传奇。

  

650万美元两年半变6500万美元(图)

  旋永南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

  

650万美元两年半变6500万美元(图)

  域仔要一边打工一边上大学。

  曾毅敏:

  两年半创造六千万美元财富

  2005年2月8日,农历大年三十,这一天,曾毅敏以ProtegoNetwork.Inc.首席执行官的身份与全球网络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思科签署协议,将ProtegoNetwork.Inc.以6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思科,这一时间距离她和合作伙伴创立公司的2002年8月只有两年半的时间,而该公司最初投资只有650万美元。

  2001年,当时在思科工作的曾毅敏在与客户打交道时,发现他们对网络安全监控有强烈的需求,而当时的网络安全监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为了印证自己的发现,她专门征求客户的意见,并做了长达8个月的准备。“硅谷有句话,‘不要做维他命,要做止痛药’。”曾毅敏解释到,所谓维他命是指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止痛药是指必需的东西,来自客户的意见证明了曾毅敏的判断,网络安全监控的确是客户迫切需要的“止痛药”。

  于是她邀请同在思科工作的印度裔同事帕沙·巴他查瑞尔一同创业。当时正值网络泡沫的破灭之时,当时硅谷的人走了三分之一,高峰期整日塞车的高速公路也变得空荡荡的。然而曾毅敏还是选择了创业,2002年8月,生产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公司ProtegoNetwork.Inc.在硅谷登场,由曾毅敏担任首席执政官。

  硅谷每十家创业的公司,大约只有一家能够成功,曾毅敏先后联系了十余家风险投资机构,然而由于投资商都很谨慎。经过半年的努力后,她的想法终于得到了认同,几个“风险投资天使”(硅谷的人给那些个人风险投资者的称号)给他们公司一笔650万美元的投资。16个月后,产品研发出来了,而且销售情况非常好,到2005年1月他们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0万美元/月,这吸引了思科的注意,思科开出6500万美元高价收购ProtegoNetwork,他们公司的全部人员也并入思科。

  旋永南:

  世界500强的高级“fellow”

  旋永南是个地地道道的广州人,出生在广州,小学、中学、大学也都是在广州念的,在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当了3年老师,然后作为访问学者来到英国利兹大学习微波工程。在面试时他向导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引起导师极大关注,导师当场表示愿意给他奖学金让他读博士。在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去了加拿大、美国、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工作,1996年他再次来到美国并加入硅谷伟创力公司。

  初次见到旋永南时,他名片上副总裁头衔上面的一行小字———高级fellow,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询问方知道“fellow”是其公司颁发给堪称世界级并对公司有巨大贡献的员工,在伟创力公司10万多员工中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个“fellow”。旋永南1996年加入硅谷伟创力公司,负责射电方面的工作,那时公司的销售额只有10亿多美元,射电方面的收入更是微乎其微,而短短五年后射电及相关业务就达40多亿美元,该公司也成为世界电子制造服务业中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

  坐在记者对面的旋永南个子不高、举止儒雅、待人和善,让人想象不到这是一位硅谷重量级的人物。

  如今的旋永南每日非常忙碌,经常要出差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厂,在这些工厂中有近10家在中国大陆,其中广州就有一家,与其他以加工为主的工厂不同的是,广州的这家分公司以手机设计为主,这也是他们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设计中心。对于为何选择将设计中心设在广州,旋永南表示他在选择设点之前为此曾经走访过世界各地,最后还是选择了广州,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考虑是广州的人才优势,“选择广州就是希望设计中心与大学有很好的合作”。

  每次回广州旋永南还有一件必做的事情,那就是看《广州日报》。即使是在美国,他也会经常登陆大洋网,查看广州的新闻。

  域仔:

  广州叻仔“闯荡”旧金山

  崭新的银色花冠轿车飞驰而来,开车的是一名戴着墨镜的“酷哥”,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路人打着招呼。“我来美国的时间只有一年多,车是自己打工赚钱买的。”域仔告诉记者,他今年21岁,自小在广州长大,家里过去种着几亩桃花。2004年8月,他考完了高考,连通知书都没来得及拿,就和妹妹一起从广州来到了美国,开始了自己的移民生活。

  域仔的舅舅在旧金山注册了一支装修工程队,域仔刚来美国的时候,就在舅舅的工程队里干活,每天工作8小时,收入为160美元,对于新移民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半年后,域仔却辞去了这份工作,换成一份月薪只有1700元的兼职工作,为的就是学英语。他告诉记者,他喜爱NBA比赛,可是当打开电视收看NBA直播的时候,却发现解说员兴奋的讲解他几乎一句都听不懂。不仅看电视,当他打开门想和新邻居打声招呼时,面对别人的问候却不知应该如何回答,急得涨红了脸才说出几句中国式英语。

  “英语成了我来美国之后最大的难关。”他留意到了美国政府提供的城市大学免费英语培训班,不仅学费全免,每个月还提供生活补贴,于是,他作出了来美国之后第一个重大的决定———辞工上学。

  域仔告诉记者,在美国考驾照非常方便,只需交20美元,再回答一组交通规则的题目,上车试驾过关就行了。域仔成功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开车送货,而且只需要下午上班。凭着打工的收入,一年下来已有几千美元的积蓄,再加上家里的资助,上个月,他花1万美元买回了自己盼望已久的“私家车”———一辆崭新的银色丰田。

  如今,他上午上课3小时,拼命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下午2时开始上班,开着货车在旧金山市内送货。对于今后的打算,域仔表示,等完成英语培训的课程之后,他还要继续一边打工一边上大学。

  陈伯的移民故事

  不懂英语三藩市成了“心烦市”

  “早知道这样就不来了。”虽然已经过去了7年,陈伯依然懊悔当初移民的决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住房困难、没有朋友正是陈伯心生悔意的主要原因。今年60岁的陈伯1999年通过亲属移民来到旧金山,眼下在一家中餐馆里做一份兼职的工作,每周上三天班。

  在来美国之前陈伯和朋友在东莞合资开了家电子厂,有500多个工人,生意还算不错。移民时陈伯已经50多岁了,但“自己怎么说也是干过大事情的人,找份工作总不会很难吧?”陈伯说,“可没想到,来了之后成了‘聋的’、‘哑的’和‘跛的’。”对此陈伯解释说因为不会说英语,所以听不懂、说不出,也不认得路。

  靠着以前的积蓄,他先后在唐人街开了几家店,有五金店、首饰店等,但都是以结业告终,当初从国内带出来的钱花完了,没办法只好到一家餐馆工作。

  陈伯的两个儿子也移民到了美国,大儿子已结婚生子,也在一家餐馆工作,每月收入约3000美元,一家三口只能住在十多平方米的“散房”(只有一个房间,使用公共洗手间、浴室和厨房)里。陈伯决定再做两年就退休,然后搬回广州居住。“来到旧金山后,我没有什么朋友了,有时想找人聊聊天都很难。”

  “千万不要以为美国遍地黄金。”临走时,他要记者把这句话告诉给家乡人民。

  

650万美元两年半变6500万美元(图)

  旧金山唐人街。

  旧金山:美国西海岸门户

  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是太平洋沿岸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港口城市。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美国西海岸中点。东临旧金山湾,西临太平洋,北隔金门海峡(GoldenGate)和对岸的半岛相望。东边有海湾大桥(BayBridge)和奥克兰相接,西边有金门大桥和北方的另一半岛相连。

  旧金山是美国与太平洋地区贸易的主要海港,素有“西海岸门户”之称。城市经济以服务业、商业和金融业为主,为美国西部金融中心,有40家银行及其147家分行。

  旧金山唐人街:美国最大华人聚居地

  旧金山的唐人街共占有16条街口,有10万华裔居民,是美国最大的华人聚居地,也是亚洲之外最大的华人社区。

  旧金山唐人街历史最早起于加州掀起淘金浪潮的1848年,最早的华裔移民来自广东省,千百乡村农民借债或卖身,漂洋过海到“金山”去淘金,少数留守城市的华人则聚集在三藩市当时的Dupont街及Sacramento街上,逐渐形成后来的“唐人街”。唐人街区内,最初的生意形态是服务华裔同胞的饭馆。

  每年的春节,唐人街都要举办一年一次的农历新年庆会,包括年宵花市、元宵街会、全美华埠小姐选美会以及新年大游行等等,吸引着数以百万计来自全美以及世界各地的民众游客参与,今天的唐人街,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硅谷:全球高科技的心脏

  围绕圣弗朗西斯湾面积540平方英里的区域称为湾区,包括由旧金山、东湾奥克兰和南湾圣何塞三大中心组成的城镇群。

  湾区是世界最大的高科技产业区———硅谷所在地。从旧金山向南、围绕旧金山海湾延伸到圣何塞(SanJose)的条状地带,沿着101和280号公路,在这片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的谷地,聚集了像英特尔、惠普、思科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有七八千家。

  美国铁路华人有一半功劳

  1848年2月,也就是加州发现金矿消息传出的第二个月,两名中国男子及一名女子乘坐美国鹰号海轮,从广州横渡大洋抵达加州的三藩市,成为最早登陆并留居在“金山”的华裔移民。随后两年,一批批华人接踵而至。1865年,华裔移民的人数已增长到5万人,90%是青年男子。这些人来到“金山”已不是去淘金,而是去修铁路。

  目前旧金山市区人口80万,华人有30万以上,而整个湾区的华人达七八十万。

  

650万美元两年半变6500万美元(图)

  陈香梅女士祝福本报读者新春万事吉祥。

  

650万美元两年半变6500万美元(图)

  《广州日报·北美专版》成为在美国的华人了解广州的窗口。

  

650万美元两年半变6500万美元(图)

  旧金山市市长加文·纽森向本报读者拜年。

  美国名流向本报读者拜年

  旧金山时间2月1日,旧金山现任市长加文·纽森以及现阶段在旧金山政府任职职位最高的华裔———行政官李孟贤,获悉本报记者专程越洋前来采访,欣然为本报题字,祝本报所有读者新年健康、快乐。纽森市长还用汉字写下“恭喜发财”送给本报读者。

  次日,在旧金山著名华人女作家招思虹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美国著名华裔政治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当年率领“飞虎队”援华抗日的美国陈纳德将军的遗孀陈香梅女士。获悉本报记者在美国采访,她特意在纽约的家中题字,祝福《广州日报》读者“新春万事吉祥,身心愉快健康”。

  旧金山也能读到《广州日报》

  “没想到在旧金山也可以看到《广州日报》。”正在喝茶的黄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说。据黄先生介绍,他一直都是广州日报的忠实读者,本以为移民到了美国就没得看了,后来发现在旧金山有《广州日报·北美专版》卖,从此就每日必看。“虽然每天只有一两个版,没有看《广州日报》本报过瘾,但毕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广州的动态。”黄先生说。坐在黄先生身旁的吴先生表示,《北美专版》的可读性很强,是了解广州的一个好窗口。

  据悉,《广州日报·北美专版》从去年3月开始在美国纽约、旧金山,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等四地出版,每天刊出至少一个《广州日报·北美专版》,专版内容都是转载自《广州日报》的重要新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