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俗旅游 路往哪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02:10 舜网-济南日报

  编者按 春节黄金周,不期而至的雪使景区冷清了许多,不少民俗活动也没有了前几年刚刚兴起时的风光和红火。

  如果没有雪,景区收入或许会多些,下一年可能继续“卖”民俗,但近几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民俗活动到底还能吊起多少游客的胃口?

  其实,这两场降雪并不大,影响游客出行的时间也不长,但对泉城主要景区的冲击却相当强烈,如同催化剂,揭开了泉城民俗旅游看似红火背后的问题和隐忧。

  黄金周历来是旅游企业赚钱的日子,每逢写此类稿件,用得最多的是“收金获银”、“盆满钵盈”一类的词,但今年却很难用这种词形容民俗旅游。的确,全市旅游发展的形势非常好,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景区的民俗旅游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表面看,这个冲击是由天公不作美造成。黄金周前一直阴天,初二一场雪,初三阴冷,初四稍好点,初五早晨又一场小雪。外地游客来得少了,本地许多市民也不愿出门挨冻。门票卖得少,似乎情有可原。但换个角度,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民俗年年办 年年差不多

  休闲活动很难吊起市民胃口

  客观地讲,春节期间,我市主要景区举办的各种休闲性民俗旅游活动丰富了假日旅游市场。为办好这些活动,各家景区也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活动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观众叫好声不再像前几年那么热烈,掏钱进景区的游客也不再像前几年那么积极。一个主要原因是民俗节庆活动举办好多年了,观众不以为奇了,看熟了,看惯了,有的甚至看烦了,看厌了。

  举个例子,前几年春节黄金周,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的表演队伍在西南门进出一次,铿锵锣鼓一敲起来,花花绿绿的节日服装一穿出来,情景表演剧队伍一摆出来,那个什么“乾隆皇帝”和“小燕子”说上几句话,许多游客心里就痒痒,赶紧掏钱买门票进去看个究竟。为什么,就为凑个热闹,图个稀罕。但是,今年这种情形彻底改变了。黄金周期间,记者几乎每天都要沿大明湖北门到西南门走一趟,再也没有见到游人围观表演现场的情景。

  拉洋片这个老玩艺,刚在大明湖风景名胜区内亮相时,10元看一次,小孩眼馋,大人也眼馋,总想看个稀罕解解闷。现在,这玩艺大明湖有、趵突泉有,泉城广场上也有,而且年年有,还是那套“老鼠游南京动物园”的画片,游客早腻了。此外,蘸糖人、捏面人、米上刻字、葫芦上画画等人们也见得多了,吸引力也大不如以前了。至此,休闲类民俗旅游产品已很难吊起市民的胃口。

  节目不够 小摊来凑

  低级市场化损了民俗旅游牌子

  低级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民俗旅游的牌子。据了解,去年,我市多家景区经济效益下滑,有的入不敷出。不少景区把整个冬季创收的“法宝”都押在了春节黄金周上。业内人士是这样形容春节长假的:“仨月不开张,开张吃仨月。”

  春节黄金周期间,绝大部分景区的活动都以创收为目的。经营创收的一个原则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益。这个原则在个别景区民俗活动招商中的典型表现是节目不够,小摊来凑。

  像大明湖北岸的小摊,一溜投球打老鼠的游戏小摊。摊主见人就起劲吆喝,但总体看,光顾的并不多。

  记者无从得知这些小摊到底会给景区带来多大效益,但综合假日期间运行情况看,小摊带来的那点效益被其负面影响抹杀掉了不少,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俗旅游的招牌。

  民俗旅游的真正卖点是“稀罕”,平时见不着,节假日才能瞧见,小孩觉得热闹,大人也感兴趣。可几年下来,容易挖掘出来、简便包装便可推上市场的民俗活动项目,基本挖得差不多了。新挖掘的东西越来越少,包装力度又不大,游客出游的兴趣也就相对减淡。

  处处搞民俗 到处是活动

  泉城民俗旅游遭遇周边挑战

  黄金周刚兴起时,省内许多地市对旅游业还不是很重视,有的地市甚至连像样的景点也没几家。这几年,各地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来抓,大抓特抓民俗旅游。

  今年春节黄金周前后,不算济南的节庆活动,我省庙会还有青岛第七届全家福新正民俗文化庙会,聊城水城庙会,德州花灯庙会,临沂莒南庙会,威海庙会。灯会还有潍坊奎文区东苑公园花灯展、青州魅力自贡彩灯展,泰安儿童乐园、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和图书馆灯谜竞猜活动,淄博淄川的聊斋民间艺术灯会和大型民间艺术迎春花灯会,滨州的“冲刺、超越”元宵灯会。其他民俗表演活动更多。

  周边地市的这些民俗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济南的市场。往年春节黄金周,高峰时大明湖至趵突泉之间的趵北路两侧能停满大大小小的车辆。今年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出现。

  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民俗活动越来越趋向同化。济南有的,外地也有。你敲锣打鼓,我也敲锣打鼓;你舞龙舞狮,我也舞龙舞狮。项目雷同,风格雷同,看了一家,就等于看了大部分。

  新朋友增加 老游客减少

  民俗旅游促销需抓哪头

  目前,民俗旅游正在呈现出不同客源群不同需求的趋势。近一点的游客习以为常了,想再看个新花样。远一点的游客特别是境外游客,多数是一次性旅游,第一次来济南,对这老一套看着稀罕。这就产生了一边是新市场在逐渐扩大,一边是老市场开始丧失的局面。

  据了解,假日期间,几乎所有来济南的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欧美一些国家的旅游团,都要游览大明湖、趵突泉和泉城广场。绝大部分港澳台团、广东团、陕西团都要去看庙会和灯会。

  遗憾的是,到济南进行民俗旅游的游客绝对数量不是很高。而且对部分外省市游客来说,由于我们促销乏力,多数还不知道济南的民俗旅游有多好。

  对省内特别是市内游客来说,由于过节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景区经营内容缺少变化,选择逛本市景区的相对减少。

  一家旅行社的老总认为,一边是老游客减少,一边是新游客增加,景区可以算算账,看看减少的多,还是增加的多。如果增加的多,景区活动就可以一成不变或变化不大地搞下去。如果是减少的多,那还是早变化为妙。

  民俗活动应该办 泉城特色不能丢

  金字招牌到底该怎么打

  趵突泉灯会办了27个年头了,大明湖庙会也有11年了,就连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都办了四五届了。可以说,历经多年打拼,民俗旅游已成为我市冬季旅游的一大特色和金字招牌。

  只是,这个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正呈现出萎缩态势。据市旅游局和市统计局统计,今年春节黄金周,全市旅游产业继续呈稳定发展势头,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但这是放在全市旅游大产业身上,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包括狭义的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如果把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真正细分到各个行业,最后落到我市主要景区身上的只占很小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恰是旅游业的核心部分,是市民最能看得见、感受得着的部分。

  旅游景区是大旅游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和基础环节,这个环节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作用相当大。如果出了问题,大旅游产业是很难实现快速增长的。

  假日7天,记者采访了省内七八家国际旅行社和五六家国内旅行社,这些老总的说法是,要振兴泉城冬季旅游市场特别是春节旅游市场,做大旅游景区这个环节,就必须搞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这块泉城旅游的金字招牌不能丢。

  如何做大泉城民俗旅游?是从改变景区经营体制上入手,还是从理顺旅游运行链条上下功夫?是继续保持目前的“大锅饭”分配机制,还是锐意改革,闯出一条适合市场的新路子来?

  前几年,记者曾随政府促销团去过深圳,当地华侨城集团经营的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和欢乐谷在国内很有名气。华侨城集团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来济南参加旅游论坛时说,如何办好旅游景区,他们也是摸索着前进,并积极进行尝试、创新。只是,他们创新的思路比较活,步子迈得比较快罢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