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三角劳务市场,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09:00 解放日报

  编者按

  今年节后的民工潮又“早”又“猛”,刚吃罢团圆饭,外来务工人员就开始返回长三角。据有关部门统计,从大年初三开始,每天都有近十万人到浙江劳动力市场求职;在南京,从昨天起全市所有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也已开门纳客。

  

  民工争当“早起鸟”

  4日下午,上海火车站出口处人流如织。“明天,就得照常上班了!”从湖北来的曾凡炳放下手中的行李,喘了口气,“还好早点出门,要不然人实在太多了,差点没买上票呢。”曾凡炳在苏州一家机械厂工作,已有4年时间了,“每年这个时间就得赶过来,否则就耽误工作了。”

  曾凡炳和记者开起了玩笑:“你可不要说我是来打工的哦,我可是来上班的。”曾凡炳4年前从湖北某水泥厂辞职来苏州,一直在同一个厂工作,“我早已把厂当成了家,把苏州当成自己的家乡了”。

  相比之下,从安徽阜阳来沪的余振华一行的境遇让人有些担心。“初四就到上海了,但兜了好几个圈,发现到得有点早”,余振华一行共6人,其中只有他曾在常熟一个工地打过工。“其他人连路都不认识,每天我出去找工作,他们就在火车站等着。”

  余振华坐在火车站北广场的水泥地上,抽着劣质的“西牛王”香烟,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一脸茫然。“大家都没什么技术,只能干点体力活,上海的工地还没开工呢,不知道还要不要人。”尽管如此,余振华仍在安慰老乡们“没事的”,“早点出来总归有好处,过两三天应该就能找到活干了。要是实在找不到,就转到苏州无锡看看去。”

  与此同时,长三角不少劳动力市场节后一开市就“爆了棚”。2月4日,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市场节后首场开市,350余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90余个工种5000余个岗位,截至下午3点钟,已经有3000余人进场找工作了。“最受欢迎的是普通劳动力”,该市场向主任说:“过了一个年,大多数工厂都缺人,最缺的是基层劳动人员,所以一上班,用人单位都需要大量招普工。”向主任分析,今年的招用工高峰将在元宵过后形成。

  求职求出“新花样”

  “我们有一批熟练工,马上可以上岗,要不要?”江西籍青年余永波落落大方地推销包括自己在内的7名务工人员。2月3日,温州市职业介绍中心刚开市,余永波和6名老乡就“抱团”前来应聘。

  余永波已有3年打工经验,和他一起求职的6名老乡都拥有一手熟练的缝纫技术。余永波穿梭于各介绍所,担负起“谈判”重任,其余6人则紧盯电子显示屏,逐个过滤一条条岗位信息,“第三个还不错啊,包吃包住,底薪600(元),其余计件,过会儿让余永波去问问。”

  据了解,像余永波这样“抱团”的民工往往拥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或扎实的技术功底,一经录用即可派上用场。他们往往会推选一个大家信得过、能言善辩的领头者出面洽谈,凭借技术、团体优势,谋求更高的工薪待遇、更多的福利,谈妥后大家“抱团”集体行动。招聘单位对这种“抱团”求职也很欢迎。瓯海一服装企业负责人称,“现在企业用工紧张,能同时招到一批熟练工人挺不容易的,不过就怕他们频繁跳槽。”

  温州市职介中心主任季建设表示,散兵游勇式变成结伴团队式;比较讲究待遇和收入,开始鼓起勇气讨价还价了!这些,都是今年民工求职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还有些外来务工者派出了探营的前锋。4日,记者在采访来自湖南郴州的民工时发现,他们竟然派出了求职“先遣队”。在一个职业介绍所,记者看到一名年轻男子拿着笔记本不停记录,还不时拿出手机拨电话发短信。他随后告诉记者,自己叫李轶,来自郴州一个山村,在上海打工已有两年。去年在开发区的一家机械厂开车床。这次他和一个老乡先来上海,可谓肩负重任。李轶透露,回家过年时,十几个亲戚一致推选他做找工作先遣队“队长”,亲戚们正在家等着他的消息呢。

  李轶说,亲戚中一个表叔有20多年电焊工的经验,一个堂兄有烧锅炉的资格证。“只要找到合适的岗位,他们随时可以启程来上海!”

  用工形势仍紧张

  怕黑中介,怕不能及时拿到工钱,怕到城市一无所获,这些“怕”,如今正远离长三角。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达80多万的义乌市,就专门设立外来民工维权中心,开通了追薪绿色通道。

  用工环境的改善只是一个方面,让更多民工纷至沓来的,还有长三角各城市给他们的一份归属感。譬如曾凡炳,他现在已经是厂里的一名部门经理了,“领导”着数十号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差不多和苏州这座城市的节奏完全合拍了,“和城里人一样上下班,和城里人一样放假休息,没啥两样。”

  但是,“民工荒”的阴影仍然笼罩着长三角。各地职介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普遍表示,今年的用工形势依然“堪忧”。

  以温州为例,3日开张的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中心,首日迎来了6000多名求职者,达成协议804个。但相对2518家企事业单位首日提供的14722个岗位,这点求职者还是“毛毛雨”。工作人员透露,这些岗位中以技术工岗位为主,占到67%,冲床、机械车工、电子焊接等工种需求量最大。不少专家预计,即使今年长三角的用工总量得到满足,结构性的“民工荒”仍将持续。

  本报记者 吴长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