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快乐”义工孟繁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10:03 红网-三湘都市报

  

“快乐”义工孟繁英

  孟繁英与敬老院的老人开心地玩起了游戏。文/本报记者 文华实习生 欧阳金雨 图/本报记者 王小华【档案】

  孟繁英,女,48岁,长沙市人。原为湖南电信长沙分公司职工,2000年退养,并开

始从事义工活动。【提要】

  孟繁英是一名义工。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她对于义工的诠释就是两个字“快乐”。她说,在关心他人的过程中,领略快乐;在帮助他人的快乐中,感受快乐;在他人因为自己而快乐的快意中,感受人生。她做义工做了4年,这也是她一生中充实快乐的4年。

  “累并且快乐着”

  孟繁英很开朗,是“未曾谋面笑先闻”的那种人,很能感染人,总能给他人无限阳光。

  2006年1月24日和26日,记者先后两次专访了刚刚当选为“湖南省十大公益人物”的“大忙人”孟繁英。

  孟繁英说,她开始做义工,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00年,孟繁英从电信长沙分公司退养。一天,她女儿的一个同学住院无人照顾,她跑去义务照顾了一通宵,又倒尿,又换吊瓶,一宿没有合眼。当孩子睁开眼睛,看到守在病床前的孟繁英时,热泪夺眶而出。孟繁英第一次感受到了做义工的快乐。

  从此,孟繁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义工之道。

  “每帮助一个人,关心一个人,为他们带来些许方便,看到他们激动的笑脸时,即使再累,我也感到无比快乐。”孟繁英说:“快乐是一种人生态度,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追求,快乐做义工都是源于人类对生命的热爱。”

  孟繁英的爱人下岗在家,家里还有一子一女,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她却时常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钱来资助别人。和其他人一样,她也渴望收入更多一些,但真正发财的机会来时,她却一次次“躲”过去了。好几个公司的老总听说她的故事后,都争相高薪聘请她,她却用一句“我做义工,是丰富我的人生”的话把人家一一谢绝了。2004年,某单位请她作特邀嘉宾参加活动,塞给她劳务费,她断然拒绝。

  孟繁英常说:“作为义工,你如果拿别人一分钱,自己也就一钱不值了。”在奉献中感受快乐,在付出中圆满人生,这是孟繁英的义工境界和人生寄托。在孟繁英书桌上的玻璃板下面,压着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西瓜”来了

  2006年1月24日,孟繁英来到长沙市芙蓉区敬老院。当她推开虚掩着的大门,院子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苹果来了!”“西瓜来了!”“老师来了!”老人们热情相告。

  孟繁英笑着对记者说:“苹果、西瓜、老师都是老人给我取的外号。我到这里来看望他们,总会带点苹果、西瓜之类的水果给他们吃,老人们年纪大了,记不住我的名字,就记住了这些。”

  一语未了,老人们已经迎了过来,簇拥着给他们带来快乐的“西瓜”,脸上洋溢着孩童般天真的笑容,纷纷像孩子似的“报告”着自己这几天的出色“表现”。

  许奶奶紧紧握着孟繁英的手兴奋地说:“我这几天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刚换的!”

  “做得好!那我们应该表扬对不对?大家都要向许奶奶学习!”孟繁英竖起大拇指,表扬许奶奶,许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有点口吃的熊爷爷看到孟繁英更是兴奋,不停地比划着。

  一时间,孟繁英和老人谈笑风生,热闹得很。

  进到屋里,孟繁英忽然发现坐在沙发上的鲁奶奶一言不发,似乎有什么心事。她忙过去问:“奶奶怎么了?”鲁奶奶回过神来,笑着说:“最近身体很健康,一切都顺心呢!”孟繁英帮鲁奶奶整了整衣服,和老人说起了悄悄话。

  据敬老院的院长助理吴红应介绍,虽然自己才来上班一个多月,但这个月就看到孟老师来了三四次。她说:“老人一般都感到心灵孤单,最需要的就是沟通,孟老师经常过来陪老人聊天、看报,实在难得,这里的老人们都特别喜欢她。”

  孝敬老人乐此不疲

  在敬老院,孟繁英像孩子一样地呵护这里的每一个老人,孟繁英在家里也是个大孝女,是大孝媳妇,这也是有口皆碑的。

  2000年初,孟繁英的父亲因脑溢血、糖尿病等多发症住进了医院,医院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后经医院全力抢救,才保住了性命。父亲出院后,孟繁英就将照顾父亲的重担扛了过来,这一扛就是3年多,父亲的吃喝拉撒、看病熬药,她都照顾得无微不至。

  孟繁英的婆婆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经常住院。2003年冬天,婆婆不小心摔成骨折住院两个月,孟繁英坚持每天为老人熬粥炖汤,并天天往返于东塘到湘雅医院之间,为老人家洗衣、端药。婆婆说孟繁英像自己亲生女儿一样待她。

  “孝敬老人,关爱父母”是孟繁英恪守的诺言。她不求任何回报,只求发扬孝、义的美德,把关爱带给家庭,带给社会。她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孝敬有加,就是对邻里的老人,也是一片热心。哪个老人有什么困难,孟繁英总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倾其所能来帮助他们。孟繁英落雪天为张奶奶找送煤人,炎炎夏日送李奶奶的孙女上学,帮刘奶奶去菜场买菜提菜……孟繁英家附近的老人,几乎都得到过孟繁英热心的帮助。

  爱心感化吸毒人员

  孟繁英非常关注禁毒工作,长期以来,她不仅为宣传禁毒工作奔走出力,还用爱心去感化吸毒人员。

  不久前,一位姓欧的吸毒人员,向孟繁英倾诉说,他因再次吸毒伤透了母亲的心,在电话里无言以对,几乎到了母子决裂的地步。他希望孟繁英能够安慰一下他伤心绝望的母亲。接到电话后,孟繁英心里特别沉重,她对欧某说:“就算你妈不要你了,我要!”随后,孟繁英给他浏阳的母亲打去电话,交谈了近半个小时后,原本绝望的母亲哭着说:“社会上还有你这么关心我儿子的人,我也不能放弃!”

  采访中,欧母对记者说,去年8月,她患脑溢血住院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孟老师和她的爱人刘永平,驱车150公里专程到浏阳看望,给欧某和欧某的家人很大安慰。

  对吸毒人员这个社会的特殊群体,孟繁英倾注了很多心血。

  2003年“6•26”国际戒毒日,孟繁英在电视中看到一名与自己女儿同名同姓的吸毒女谈自己的经历,特别是讲到她年幼丧父、母亲因她吸毒竟然自杀的家庭背景时,孟繁英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很快,她和爱人刘永平走入了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看望这名吸毒女。后来,这个女孩子感动得泣不成声:“孟阿姨和我聊天,不仅开导我,还买给我学习用品,留给我50元钱。”“我不要钱,我只要孟阿姨常来看望我!”“后来,孟阿姨不论酷热寒冬,每月坚持来看望我,给我衣服、药物、用品,让我感受到母亲般的关怀!我从心里谢谢她!”

  事实上,感谢孟繁英的不只是这位女孩子。大年初一,戒毒所的学员们排队给孟繁英打电话拜年祝福;禁毒日,学员们将亲手做的一百只千纸鹤送给孟繁英,表示戒毒的决心。学员们说:“从没有人像孟阿姨这样给我们带来如此难得的温暖。”

  电话拜年的事给了孟繁英很大慰藉,同时也使她在防止青少年吸毒方面有了更多的想法。她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发现:社区流动人口频繁,青少年有2/3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能直接发生交流互动。随后,从一个女性的人文关怀角度,孟繁英起草了关于建立社区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的“建议书”,建议:在社区成立一个青少年禁毒基地,形成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互补的毒品预防格局,使社区成为青少年毒品预防再教育的第二课堂。

  她的建议,立即引起了街道和社区的重视,并很快得到了实施。2003年12月,长沙市首个社区青少年禁毒基地正式启动。此后,这为孟繁英在防止青少年吸毒方面的活动和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义工之家”

  生活中,孟繁英是个热心肠。特困户小李夫妇两年前双双下岗,没了工作;小李的老母亲80多岁,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经常进医院;孩子要上学,可学费一直没有着落。在这节骨眼上,小李又患上了胃病,雪上加霜,一家人一筹莫展。孟繁英来了。小李回忆说:“孟姐不仅自费为我的老母亲治病,还帮我们解决了小孩上学的学费问题,前后共花去2000多元;每次过节,孟姐都要给我们送去蔬菜、油米等物。”面对孟繁英,小李激动地说:“孟姐,多亏你了!你为我家里付出了这么多,我都不知怎么感谢你才好……”

  许多人都感谢孟繁英,同时,孟繁英一言一行也时刻感染和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现在她的丈夫、儿子、女儿和女婿都成了义工中的一员。孟繁英说,开始时丈夫对她做义工的举动并不关心,甚至还有不理解的时候,他认为毕竟家里并不富裕,天下有钱人多的是,用不着我们这些没钱人操空心。再说,这些人还有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个人能力太小了。但是孟繁英以自己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从中体现出一种崇高的人生价值,也使孟繁英的家人对义工有了新的认识,纷纷加入了义工队伍。

  “老公现在是我最大的支持者,我走到哪里他也就到哪里,从孤儿院到敬老院,从社区普通的义工服务到专业的义工技术支持,他总是随喊随到。我的两个孩子则给我最大的经济支持,一个支付交通费用,一个支付通信费用,我们家现在是义工之家了。”孟繁英笑哈哈地说。

  2002-2003年,孟繁英的家被雨花区侯家塘办事处授予“文明家庭”称号,孟繁英则被评为文明市民标兵。同年,孟繁英还被宁乡博爱特教学校授予“爱心大使”。2004年,孟繁英被授予“长沙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并当上了人民陪审员,协助审判长审理案件。

  现在,她还是社区“网吧整治巾帼监督员”,经常去劝慰那些痴迷上网耽误学业的青少年。为了社会和他人,她表示义工的路她会一直走下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