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二人转”咋就不能表现正面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00:00 红网

  民间二人转演出团体要把“小巷总理”谭竹青搬上二人转舞台!这一消息经过媒体报道后,在长春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极力赞成的,也有坚决反对的;有充满期待的,也有狐疑满腹的……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否适合于表现正面典型?民间二人转团体是真的想宣传模范还是在炒作自己?(2006年02月06日新华网吉林频道)

  笔者认为,探讨“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否适合于表现正面典型”,只要厘清

一些关系,走出误区,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二人转完全可以表现正面典型。

  第一,民间艺术与正面典型之间并不存在鸿沟。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植根于大众生活土壤之中,所表现的也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因而民间艺术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倍受平民百姓喜爱。而所谓的“正面典型”,不过是一种称谓,其实质都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平民百姓之中,并且一切能够树得住的正面典型,当初都有平民生活的背景,而并非因为其有“正面”和“典型”这些后来附会上的词儿而改变其本质。如果硬要在民间艺术与正面典型之间划上一道界限,那就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对民间艺术尚不认可;二是给正面典型披上了脱离生活的“英雄化”、“政治化”的外衣。有位艺术家说过,艺术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雅俗之别,如果把民间艺术与正面典型对立起来,不仅是对民间艺术的误解,而且有歧视之嫌。谭竹青生前是长春市二道区东站第十居民委员会社区主任、党支部书记,她还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她老人家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社区居委会事业,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被人们尊称为“小巷总理”,这不正符合民众的口味吗?用植根于民间、兴于民间的二人转艺术,来表现 “小巷总理”这个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平民化典型,难道不适合吗?

  第二,二人转艺术也能表现大的题材。题材的大与小,并非在于表现形式而在于其表现内容。从文学内容上说,二人转是根据人民的观念来打造的,不管是什么故事,它所反映出来的理念就是和人民群众一样敢爱敢恨的。它和人民群众之间是不隔心、不隔音的。你一听就会懂,它告诉你一个故事,或者直接说明白一个道理。《西游记》等古典名著、《西厢记》等古典戏曲名著以及《梁祝》等闻名中外的爱情故事,在二人转艺术中都有所表现,并且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大西厢》、《包公赔情》、《回杯记》等传统剧目已成为二人转艺术中的精品名段,深受观众的喜爱,至今久演不衰。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看过二人转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写的《中国戏剧文化史》有重大缺漏,这一点让我觉得很羞耻。因为这本书得了很多奖,成了高校的教材,但是普通老百姓每天都在享受的戏曲文化在我的书中却没有出现。我发现,像书中重点介绍的《桃花扇》等案头剧,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演过几场,而像二人转这样天天都在生活中演的戏却无法出现在大学的讲台上,无法出现在任何文字本上,这对我们学者而言是个耻辱。”。二人转表现的这类题材是大是小?回过头来说,谭竹青老人家病逝后,吉林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向谭竹青同志学习的号召。在吉林省正在掀起学习谭竹青热潮的背景下,长春市的几家民间二人转团体闻风而动,竞相要把谭竹青的形象搬上二人转舞台,我认为这是好事,这种民间艺术表现正面典型的效果不比事迹报告会的效果差,有时甚至能超过事迹报告会的效果,因为把先进事迹用艺术手法去表现,更贴近群众,更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先进事迹传达给观众,起到了寓于乐的作用。至于能不能表现得好,是有关部门指导把关的事情,而不在于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能不能表现大题材。

  第三,二人转艺术的“俗”不影响表现正面典型。应当承认,在二人转表演团体尤其是纯粹民间的团体中,确实存在着以“脏口”和下流动作来吸引观众的低俗现象,也正因为这些现象给不大了解二人转的人一个“低俗下流”的印象,由此引发对二人转艺术的质疑和批判。其实,这类脏口二人转,并非二人转的主流,它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一部分民间艺人迎合了社会上的低级趣味而产生的,所反应的是个别人素质不高,并不能代表二人转整个艺术团体。真正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包括称得上二人转艺人的,必须具备“说、唱、扮、舞蹈和绝活”等独特的功夫,高尚的艺德,以及创作整理作品的功底,而且在优秀的二人转作品里,即使有涉“性”的情节,也是含而不露相当讲究的。例如《西厢》中的,“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巧梳妆……”;《马宝思夫》中的“迷登登,梦见了南柯,作了个黄粱美梦……”都是非常含蓄的。其实,真正的“二人转迷”并不喜欢看脏口二人转。所以,二人转中的“俗”是贴近大众生活的俗,而不是“低俗”。这种“俗”是二人转转艺术的特色,缺少了这个特色就不叫二人转了。二人转中的“俗”,并不影响表现典型人物。近年来二人转新作中,更多的是表现“三农”这个主题,其中就有帮富带富、倡导新风的农民党员、乡村干部、农村能人等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群众非常喜欢。笔者认为,长春市民间二人转团体要把谭竹青的形象搬上二人转舞台,就是这个思路。从他们已经前往谭竹青生前工作的东站十委“找感觉”上看,他们是有信心编好演好这出戏的,笔者也相信群众会喜欢这种表现形式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会影响表现正面典型。

  末了,再引用余秋雨先生的一段话:真正的大作品一定在乱石嶙峋的海滨,而不是大理石修过的海滨;真正的大海一定有好多泥沙,真正的民间艺术可以有泥沙,但要驱除肮脏的东西。笔者期待着谭竹青的形象早日搬上二人转舞台。

  (稿源:红网)

  (作者:董宏达)

  (编辑:实习生:万晓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