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灾区的故乡沉思——政府信息公开何其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02:19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中国新闻特稿部记者 简光洲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去年11月26日,一场5.7级的地震让我的故乡九江20多万人无家可归。春节期间,我在从九江市通往九江县和瑞昌市的公路两边,仍然随处可见写有“救灾”字样的蓝色帐篷。江西省副省长、九江市委书记赵智勇在一次小型的公开会议上就谈到,灾后重建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是个更大的考验。而在今年元旦前夕,温家宝总理视察九江地震灾区时,赵智勇汇报

说:“总理,我带你看的都是较好的情况,事实上有些地方还要困难得多。”

  去年一年,广东梅州矿难、松花江江水污染、九江地震……,众多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不断地考验着政府有关部门。而我在采访这些重大的突发事件中,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在处理这些事件时,直面困难的勇气和信息公开制度的进步。

  在九江地震发生后的两天,当地媒体的报道显得有些“拘谨”:各媒体的报道基本上采用省报的通稿。不是媒体反应不快,而是怕报道时添乱而有所顾忌。结果当地居民对于地震的恐慌情绪非常普遍。

  两天后,江西省委宣传部的有关领导要求媒体及时有效地公开相关的灾情及地震预测信息,恐慌情绪很快就得到了稳定。两天前还露宿街头害怕回家的几十万九江市市民大都回到了屋内。

  同样的“先管后放”的情况也发生在去年的松花江水污染期间。我在哈尔滨采访时了解到,松花江江水污染的信息当地政府早已得知,但是出于怕引发市民恐慌的的担心,才在11月21日晚正式公布事情的真相。对于四天后恢复供水后的安全问题,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说,政府一定会对百姓负责———“四天之后,第一口水我先喝。”

  事实证明,信息的及时有效公开并没有引发担心的情况,反而对于稳定当地群众的惊慌情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显示出当地政府敢于直面困难的勇气。东方早报中国新闻特稿部记者简光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