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鞭炮忆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02:24 舜网-济南时报

  春节期间,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激活起儿时放鞭炮的记忆。

  说来,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了。

  记忆中,对于“年”的认识似乎就是从鞭炮开始的。儿时住在济南西部,那时居家附近的西市场还纯粹是一个“大集”,每到春节,就云集着许多卖鞭炮的商贩。大约是在四

五岁吧,一天,在市场看到许许多多卖鞭炮的人,还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响,就隐约知道,快过年了。——真的,幼年意识里“过年”概念的独立出现,就缘于这鞭炮的启蒙。

  所以,记忆中有许多关于鞭炮的故事。记得当年的西市场,腊月不久,卖鞭炮的摊位就挤满了街道的两侧。卖鞭人吆喝着,不时燃上几鞭,以示宣传。只是这些鞭炮,大多是卖者自制,看去雷同,卖者就只能在声响上比试高低,结果就常常是你方响过我又响,这声更比那声高,煞是热闹!有一幕趣事记忆犹新:一个卖鞭炮的小贩在鞭炮竞响中落了下风,他放一个,不响,再放一个,还是不响……接连的失败使他大丢脸面,只好尴尬地自嘲道:“这……都是孩子他娘做的……”

  那时燃鞭,最流行的烟花,就是“嘀嘀筋儿”了。现在四十岁往上的济南人,应该都还记得这句“民谣”:“嘀嘀筋儿,冒火芯,一分钱,买十根。”所谓“嘀嘀筋儿”,是一种用黄表纸裹火药制成的细条烟花,点燃后火星不断喷出,色彩斑斓,十分好看。这种烟花的价格多少年雷打不动,一分钱可以购买10根,可说物美价廉,故深得大人孩子喜爱。

  那时,人们的收入普遍不高,家长们每年买给孩子们的鞭炮也就数量有限。所以,那时孩子放鞭炮总要算计着放,整挂的放,那基本不用想,要拆开来一个一的放,否则,早早放完,就只有听响的份儿了。

  除夕夜,当然是最该放鞭炮的时候了。一擦黑,院里胡同就到处游弋着喜气洋洋放鞭炮的孩子,胆大的,拿鞭炮在手,燃着后扔向空中;胆小的,则把鞭炮插进墙缝点燃;更多的,却是持一个纸筒套住鞭炮燃放,既安全又刺激。

  那时放鞭炮,还有一些“名堂”:两个鞭炮拧在一起燃放,叫“双炮”;将燃后未响的鞭炮剖开,接上一个鞭炮再放,叫“喷花带响”;而把一个鞭炮掰开,断头相对,借助火药的燃喷使它们迅速远离,则叫“老头老太比赛跑”……

  至于放鞭炮最盼望的,则是除夕午夜的“拉挂”了——这是每家必有的“整挂”燃放鞭炮的时刻,因而也是孩子们最激动的时刻,往往小兄弟姐妹之间就因为谁来点燃这挂鞭炮而相争。记忆中,儿时家中“拉挂”的美差从来非我莫属,盖因排行最末,天生享有一定的“特权”。□可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