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热议:有感于员工“一去不复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03:36 大江网-江西日报

  据《环球时报》报道,在我国沿海城市的一些企业中,每年有5%至50%的员工因工资低、待遇差,回家过年后便一去不复返,致使有些企业陷入了难以运转的困境。窃以为,此消息起码给人两点启示。

  启示之一:企业应善待员工。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劳动力成本越低,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所获利润就越大。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如果不能用科学发展观去认识和对待员工的工资待遇问题,就可能变“利”为“弊”,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想,如果在一个企业,员工工作时间普遍偏长,劳动强度普遍偏大,而工资待遇却普遍偏低,那么他们怎会不见异思迁,远走高飞,另谋高就?或许,有人会对此嗤之以鼻:“现在求职者多得很,走了可以再招么,何足为虑?”其实不然,企业另外招收员工还得重新培训,使之熟悉工作,等这些新人工作熟了、技术有了,长期偏低的工资待遇、恶劣的工作状况,又怎能保证他们不会一走了之呢?倘若如此,企业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替别人开办技术培训班?再者,员工炒企业“鱿鱼”的事情多了,也容易使企业名声受损,让其他应聘者望而却步;还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几人离职便可能引起人心的浮动,甚至会带走大批别的员工。

  启示之二: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

  有些地方的领导认为,保持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是吸引客商投资的重要砝码,也是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因而,他们对辖区内的企业苛待员工之事往往装聋作哑、听之任之。如此,错莫大焉。

  从短期看,任凭一些企业肆意压低员工的工资待遇,可能会让企业获得一些眼前利益,似乎是在“护商、亲商”,但从长远讲,却可能使企业埋下熟练员工流失的隐患,影响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实为“误商、害商”,一些地方频频出现“招工难”的情况就是佐证。如今,为解决“招工难”问题,有的地方从财政上拿出钱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等进行职业培训。毋庸置疑,此举既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有利于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这并非治本之策。破解难题的关键,还在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提醒、教育和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员工,爱护员工,付给他们适当的工资,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否则,即使政府为企业培养、输送的人员再多,若是留不住,那么一切努力也都是枉然的。

  “员工一去不复返”现象犹如警钟,提醒我们务必以人为本、善待劳动者。切莫忘记,只有让广大员工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果实,才能拴住其心、留住其人,使之真正视企业为家,踏实为企业效力,从而使企业和地方经济获得真正长久的发展后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