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培养深爱国家和人民的当代大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06:19 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者按去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给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的复信中,对学院大二学生李强的《乡村八记》和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

  人们在关注这名当代大学生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培养他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日,中宣部、教育部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该院进行的调查表明,李强的成长与他所受的新闻教育密不可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方针,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道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建立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课堂教学、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基层、认真安排学生专业实习、上好社会实践这门必修课、将开展社会实践变成学生自觉行动,在提高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报今天特别刊出这篇调研报告,期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所走的道路,对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人才培养有所启迪。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几年坚持“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院方针,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道路,在培养新闻专业人才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去年4月28日,温家宝总理对该院学生李强的农村调查《乡村八记》做出批示,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也对新闻教育事业作出明确指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2年4月,现有在校生362人,其中硕士、博士生176人;教师23人,另有兼职教授7人,校内双聘教授3人。学院注重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手抓认真读书,一手抓深入社会实践,并努力使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

  学院在办学实践中,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这两个基本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刻内涵,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中坚。

  范敬宜院长在讲新闻评论课时,对经常被学生们错误理解的“喉舌”、“导向”、“框子”等,以旁征博引的比喻,做通俗易懂的解释,对中西方文化在语言文字上的差异,做出具有说服力的解析,使学生们悟出其中的道理。他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而且要注意为学生寻找正确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正确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入情入理、循序渐进的讲解,把学生们带出了认识的误区,他们对“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作党和政府的喉舌”等有了正确的认识,读党报、研究党报的人多了,有的同学还把研究中央党报作为毕业论文的课题。

  学院要求教师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的讲授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贴近的语言,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概念。为了解开学生对“西方新闻自由”、“民主”、“自由化”的认识疑团,王君超老师采取谈心举例或网上交流的方式加以疏导。全院教师都始终把教书与育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进行深入探讨。他们研究出“学生当运动员,老师当教练员”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们同在一个场上训练,共同参加“比赛”。由于把教学相长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当中,使老师与学生真正成为教育与求知的共同主体,对一些敏感问题师生们一道进行分析,对一些社会现象共同进行探讨。教师为学生的坦诚而感到欣慰,学生们把教师当作倾诉真实思想、能够解疑释惑的朋友。

  实践是新闻教学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在研习专业课期间尽早接触新闻业务,他们通过组织“中外名记者研究”课和“传媒业界前沿讲座”等形式,从新闻单位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记者、编辑讲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院还与中央主要媒体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带领学生到中央党报实习,参加编辑部门的编前会、策划会等,使同学们体会到记者所担负的责任,同时做好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准备。

  2.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课堂教学中。

  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实践是新闻工作者事业成功的力量与源泉;深入社会实践是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体现。但是理论学习对于指导实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近两年来,学院对教学计划做了科学的调整,一方面使通识课占到约50%的比例,在拓宽基础的同时通过新闻史论课,夯实基本专业理论基础。为实现这个目标,李彬教授给学生开列了一百本博通类和专业类的参考书目,对有的书还要求学生写出读书笔记,开展课堂讲评和讨论,对学生起到了打好理论根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深入基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实情,把握真知。另一方面,抓住学生可塑性强、阅历浅、易激动、有热情的特点,把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在业务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循循诱导与潜移默化中悟出深刻的道理,立下做人的标准。讲授新闻史和新闻理论课的教师围绕新闻事业传承问题设计了一些课程:讲史实,为学生理清中国乃至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脉络;讲传统,激励学生继承发扬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讲责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范敬宜院长提出:教学中要举实例、说实话、动真情。例如,在穆青同志去世的第二天,他在讲授新闻评论课时,以亲身体会,讲了穆青同志为党的新闻事业倾注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精神,讲穆青同志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写报道的情况,讲他与吴吉昌等普通群众难以割舍的情谊……同学们含泪听完了这节课。课后,同学们就自发地组织了一次主题团日活动,座谈会上大家发言踊跃,并纷纷写下体会文章,汇编成“专刊”。一周后,一本42页的文字材料“做人民的好记者——追忆穆青同志”,便摆在范敬宜院长和老师们的办公桌上。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看了这份材料后,在电话中讲:这份材料非常好,把政治思想工作生动地贯彻到新闻教学中去了。想不到清华大学学生的观念能和我们这样接近,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虽然字面上没有讲四项基本原则,实际上讲的都是四项基本原则。这样的活动应该推广。

  3.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基层。

  为了使学生真正从书本中跳出来,实现“三深入”,学院老师把“新闻采访写作”课从课堂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到社会最基层认识生活,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新闻,提高新闻写作的能力与水平。他们有时把“五一”、“十一”长假利用起来,安排学生到外地上新闻写作课。出发前,教师们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并聘请有经验的记者作辅导员。时间紧,他们就在列车上、牧民的毡房里讲课,到农村、工厂、学校等群众的现实生活中选择报道题目。仅两年时间,他们就组织过八次这样的现场教学。学生们写出许多有关太行老区、罗布泊沙漠、红军长征路、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报道。为了让学生练习独立采访写作的能力,他们以“放单飞”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寻找线索采访,晚上集中上课,对学生捕捉到的新闻线索或写出的稿件逐一讨论,请记者辅导员做分析点评。学生们说,在深入社会的实践中写新闻,拉近了我们与群众的感情;这样的新闻写作课让我们受益匪浅。这个具有独特创意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学院副院长李希光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当“教师”到做“教练”,从“学而知之”到“惑而知之”,积极尝试了对话式练习、作坊式教学、大篷车课堂、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新闻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感到,老师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活了,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自己不仅融入了现实生活,同时也进入了新闻记者的角色。

  4.认真安排学生专业实习。

  学院与中央新闻媒体合作,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单位积极支持,为学生设立了良好的实习平台。在每次专业实习中,80%以上的同学都安排到主流媒体实习。学生们虚心求教,编辑记者们耐心指导。经过三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同学们体会到新闻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他们按照学院要求在实习日记和总结中,写出自己的感想和切身的体会,记录了在基层采访中的所见所闻。

  专业实习提升了学生的新闻业务水平,缩短了与新闻单位感情上的距离,使学生专业实战能力明显提高。新闻1班的36名同学在实习期间就发表中文稿件346篇,英文稿件57篇。仅在人民日报实习的8位同学就发表各类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等80余篇,其中30余篇作为重头稿件在显著位置发表。

  为进一步扩大学生视野,培养熟悉境外传媒机构的国际化人才,最近他们还与境外媒介机构进行探索性的合作,如选派学生到《南华早报》、路透社北京分社和韩国放送公社(KBS)等媒介机构实习。

  5.上好社会实践这门必修课。

  做新闻要有一种社会责任,作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更要有对国家、对人民一颗真诚的爱心。学院认为,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基层,这是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方式之一。他们鼓励学生走向工厂、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学院明确提出本科学生在一、二年级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并作为教学的必修环节,计入学分。

  对于每一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学院都配备了教师或辅导员带队,院团委还对小分队干部进行专门培训,每一个支队都制定了完整的社会实践计划,其中包括:实践的目的、内容、预期成果、经费情况、食宿安排及突发事件的预案等。

  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支教、调研和采访。新闻专业的学生运用专业技能,通过深入采访,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和采访对象,从而对社会的感悟更为深刻。

  在社会实践地点的选择上,他们在强调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到条件艰苦、有代表性的中西部地区。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对黑龙江知青农场、内蒙古某军营、湖北省利川农村中学和安徽金寨县的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调研中,同学们看到了基层群众真实的生活;采访了默默奉献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感受到加快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与使命……同学们说,这些是在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

  2002年和2004年暑假,学院组织了6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奔赴几个省进行社会实践,其中赴四川黑水和湖北利川的两支小分队,分别获得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金奖支队”称号,学院团委还被学校评为“社会实践优秀团委”。

  6.将开展社会实践变成学生自觉行动。

  几年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开展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也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他们把寒暑假作为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学院因势利导进行鼓励,假期中,一些老师与学生仍然通过打电话或电子邮件保持密切联系,有的教师还到学生实践地进行指导。学生返校时,带着丰硕的收获相互交流调查报告、谈感想体会。学生们已经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学习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去年寒假,大二学生李强同学到晋中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写下了长篇农村问题调查报告——《乡村八记》。范敬宜院长对该同学的调查报告给以高度评价,他说:“一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能够利用短短的假期,如此深入地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写出这样一篇客观、深刻、翔实、生动地反映当前农村现状的报告,令人振奋,也令人深思。”老院长当晚把这份调查报告转给全院师生阅读,又赶印报送中宣部、农业部的领导同志和人民日报社的负责同志。后来又给温家宝总理写信汇报。温总理在回信中写道:“《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当温总理的回信和《乡村八记》节选,在6月1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后,全院师生深受鼓舞,认真学习总理的来信,深刻领会来信中关于“责任”与“四心”的论述,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走“三贴近”之路,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搞得更好。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里,像李强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仅2005年寒假就有几十名同学以不同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如大一学生陈天晗就到兰考县调查了一个焦裕禄式好干部的事迹,撰写了长篇报道《一个清华学生眼中的村支书》,在《河南日报》和《科技日报》等媒体上刊发。陈天晗同学开始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兰考调查的,他原先觉得现在农村不会存在焦裕禄式的干部了。但经过调查采访,他被这位村支书的事迹所感动,心灵受到震撼。他了解到了党的基层干部勤恳为民的感人事迹,看到了普通党员的光辉形象,从而更热爱我们的党和国家,更敬佩那些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党的好干部。这种思想的转变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