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来自基层的创造推动我省乡村变革“四在农家”呈星火燎原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09:00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 “喝的是自来水,用的是水冲式厕所,走的是水泥路。农闲时间,还可以邀人打一场球,生产中遇到不懂的事,就到图书室翻翻书籍,如今我们和城里人比,也差得不远啦!”在金沙县岩孔镇板桥村村民刘德信眼里,“四在农家”给他家带来的变化是如此实实在在。

  2001年,“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率先在我省余庆县问世。这一基层干部群众的创举

,在省委的充分肯定和有力推动下,如今已在全省呈燎原之势。记者从省文明办获悉,截至目前,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已在我省9个市、州、地的3000多个行政村中展开,全省上百万农民因此像刘德信那样得到了实惠。

  该活动以农村一家一户得实惠为根本,核心内容包括了“七个一”和“五通三改三建”:即帮助农民找到一条致富增收路子、家家户户有一幢宽敞整洁的房子、一套好家具和家用电器、一部电话、一间卫生厨房和厕所、一种以上文体爱好、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以及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话,改厕、改灶、改环境、建图书室、建文体活动场所、建文化宣传栏等。基层干部群众将其概括为4句话: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

  “由于‘四在农家’顺应了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需求,把农民听起来抽象的工作口号和目标,变为他们可以接受和愿意接受的具体内容,立即触动他们的兴奋点,受到普遍欢迎。”石阡县的一名基层干部说,在推广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出乎他们意料。

  从2003年开始,全省各地以“四在农家”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主要形式,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无论是贵阳市的“生态示范村”、黔西南州的“生态家园文明村”、六盘水市的“情系农民、富裕农家、美化农村”、黔东南州的“文明生态富裕村寨”、黔南州的“文明新村”,以及毕节地区、铜仁地区、安顺市的创建活动,都凝聚了当地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创造,切合当地农村实际和农民意愿。这些活动把殷实、和谐、文明带进了大山深处,带入了千万农户之中,使农民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生存观念和生活方式,被“三农”问题学者称为“乡村变革”的这一活动中悄然转变。

  令各级政府兴奋的是,在“四在农家”创建过程中,干部坚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增加收入快的农村新兴产业。据统计,遵义市在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村组,200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2300元,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长速度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四在农家”还使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农村文明程度得以提高。“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汽车开进来,村村寨寨靓起来”,农民用这样的话对“四在农家”作了形象的描述。在各创建点,农民群众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得以弘扬,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干群关系十分融洽,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以提升,一幅幅和谐的农村新画卷正在展现。

  而一种普遍观点认为,贵州“四在农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激发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渴望和追求,加速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

  2005年底,中央文明办赴遵义开展专题调研后得出如下结论:贵州的“四在农家”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供了动力,是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四在农家”的做法和经验,不仅对贵州,对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广大农村都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者:赵拴 黄诚克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