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孩子到底需要啥?--访义乌市继续教育中心教师鲍晓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10:16 贵州日报

  记者(以下简称记):鲍老师,此次“来贵州和山里娃过年”活动你认为成功吗?

  鲍晓妹(以下简称鲍):收获蛮大的。更多是感受上的收获。我们各自孩子的教育作用比我预想的差得远。

  记:你们带去的孩子本身喜欢那些山里的孩子吗?

  鲍:看得出来,他们的感情没山里的孩子那么浓。

  要走的时候,哭了的是来送我们的车下的孩子。车上的孩子没一个哭的。车上我们的孩子依恋的程度似乎要淡很多。在苗寨的那三天,他们几乎没有流露出任何不喜欢当地的表情,但仅仅从脸庞上,你就是看不出他们会有像山区孩子脸庞上同样明显的留恋。

  可能经济条件太好的缘故吧?感觉现在生活中,越来越难有让城里的孩子刻骨铭心的记忆。钱多了,他们想要得到什么东西都来得似乎很简单、快捷。这是条件好的城里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

  记:那从江有什么东西让你记忆深刻吗?

  鲍:村民太让人感动。他们淳朴、善良,热情,真的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我们这些外面的人了。

  但有件小事还是让我们失望。

  快到从江县城的时候,天快黑了,当地有人来接我们去城郊一家餐馆吃饭。我们非常主动地提出自己买单。

  就在那么一个很简陋的路边小店,吃得很简单,还没要任何酒水,账单上竟然是800多元。我们才12个人。真是不敢相信这里的消费水平。800元,在大城市都该是比较好的两桌吧?

  事情过去了,也就算了。

  说心里话,我们去苗寨过年不是去为了享受的,要是我们真的要享受也就不去那里了,我们当地也都是苦水中泡大的,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样的活动是举手之劳。但每个人的钱都挣得都不容易。我们大家都很珍惜钱财,出门在外也是处处以节俭为主。

  记:还好,村里老百姓没让你们有那么多失望。

  鲍:儿子在村里也交到了两个比较要好的朋友,回家的车上,他一路上信誓旦旦,说要给那里的孩子写信,长期保持联系。但是,回来三四天,孩子似乎忘了当时的大誓言。我怕他会很快就忘了这个苗寨。

  可能我们从来就没真正明白过,城里的孩子和乡村的孩子,他们各自需要什么?

  我儿子并不像其他的孩子那么养尊处优。是什么令他对村里印象不深刻了?仅仅是他在村里所看到的穷和去之前听到的穷有差距吗?

  儿子给我讲了一件事情,他问他的一个上三年级的苗寨伙伴,“从一年级到现在你用了几个书包?”那孩子回答说,3个,我儿子就说,“妈妈,我到三年级都才用了两个书包呢。”

  回来后我就想,我们4家人,那么大老远地去一趟贵州,于两边的孩子到底能起到怎样的效果?

  记:以后再有这样的活动,你还会继续参与吗?

  鲍:这次活动,其实是由我和方睿颖的妈妈陈小飞发起的。虽然有失望的细微处,但我还是会把这个活动继续下去。

  我们的初衷是带给他们更多的知识,毕竟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观念,只有观念改变,才会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同时,让我们的孩子能去贫困山区受教育。

  从贵州回来后,我正筹备办一个贵州贫困生方面的图片展,让城里的孩子了解山那边的情况,让他们能够自己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这是我的真正心愿。

  作者:李缨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