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国家经济安全的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10:20 贵州日报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这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要发展,需要创新;一个民族要振兴,也离不开创新。一次重大的创新足以导致国家经济安全的一次博弈。

  古代东方几个大河谷地带,即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先后产生了四大文明古国,即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后来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都是在吸收了古代东方文化的优秀成果以后才达到较高水平的。早在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中国就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而希腊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中国自商鞅变法,秦开始转向封建制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而欧洲各国先后在9至11世纪才完成了从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变革,北美的印第安人直到15世纪末,尚处在原始社会阶段。值得研究的是,后来欧美国家却先行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反观历史,继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以英国产业革命为起始,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近代出现了三次重大的技术创新,亦即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以纺织工业的机械化、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为标志,并逐步扩大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学等部门。这一次技术革命使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进入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期。此间,世界经济科技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英国,从此英国称霸世界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第二次技术革命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主要特征,使一切形式能————热、机械、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上得到应用,促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这一时期,由于英国未能及时调整步伐,没有持续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从而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世界经济科技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自20世纪中期以来,电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始了近代科学技术的第三次革命,还广泛地反映在能源、材料、控制、信息、工艺等方面,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边缘学科,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步入后工业社会阶段。事实说明,近代西方国家的产业革命,不仅是一场巨大的科技革命、科技创新,同时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生产关系的改变。如恩格斯所言: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气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中国历史上也曾时断时续地出现过商品经济,例如自秦汉以来“海内为一”、“交易之物莫不通”。唐宋时期,城市兴起,贸易扩大,货币流通,出现了飞钱、交子、会子。明清之际,出现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中国也曾有过许多世界级科学发明与科技创新,13世纪就有了最初的纺织机。到14世纪,中国传入西方的技术发明有35项,而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仅4项。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盛世”,如西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明“仁宣之治”、清“康乾盛世”,却不曾发生过类似西方国家的产业革命。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当时的状况不可能为大量的机器创造发明提供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换言之,只有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较大规模的工场手工业,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提供充足的资金及雇佣劳动力的时候,才具备它所必需的社会经济条件。二是因为中国没有经历过类似英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1789年的大革命,不能够为产业革命提供必要的社会政治前提。三是由于封建势力的压制,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世界列强的入侵,中国一步一步地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总之,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是先行进入封建社会而且历时最长的国家,由于小农经济长期占主体地位与封建社会制度的顽固性,抱残守缺,蛇行龟步,改良主义,创新不力,以至1840年以后,清代国力日渐衰微,最终堕入受制于人的境地。一次重大的创新足以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逆转,引发深层次文化观念、经济安全的博弈,乃至扩大到政治、军事的胁迫。如前述,经过几次技术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垄断阶段,世界经济霸主也由英国“置换”成美国,西方国家从推行旧殖民主义始,尔后新殖民主义演变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今天西方的市场经济,实质上是霸权主义市场经济。当今世界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形势逼人,时不我待。纵横观古今,啸傲云起时。我们必须把创新与安全并重的问题,进一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必须把坚持自主创新与跟踪国际创新一并放到战略层面上思考,借鉴历史,审时度势,把握规律,坚持创新,韬光养晦,力取先机,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肖传钧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