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认亲养老”模式值得推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0:14 红网

  居住在宁波市江北区的400多名“空巢老人”今年春节不再寂寞,因为与他们结对认亲的“孩子”们为老人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与老人们一起迎接新年的钟声。据悉,这种充满亲情的“认亲养老”,是江北区创新推出的一种居家养老模式。近年来,居民们以一幢楼为单位,共产党员、楼道小组长、普通居民等一起与老人结成亲家,成为老人的“孩子”。老人有什么事,只要拨个电话,“孩子”们就会前来照顾。不少“空巢老人”家的买菜、烧饭、医疗服务、水电修理等日常事务都有专人负责。眼下,江北区已经有2000多户居民成

了“空巢老人”的“家庭成员”。(2月7日《浙江日报》)

  400多名“空巢老人”摊上2000多户“家庭成员”,人均就是5个,算来也是个大家庭了,“空巢老人”过年自是不再寂寞了。相比政府“埋单”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这种“认亲养老”更具亲情味,因而也更受老人欢迎,也更值得提倡。为什么?就因为政府“埋单”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仅解决了老人的生活不便及为他们提供一些身体和物质方面的服务,却无法慰籍他们的心灵所需,而“认亲养老”模式既解决了老人们的生活困难,也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

  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就精神而言,最难熬的恰恰是空虚孤独,他们最盼望逢年过节时能与亲人相处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多与晚辈作些心灵沟通,从中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精神安慰。尽管“认亲养老”得来的“家庭成员”难脱虚拟性质,较之真正的家庭成员有所不同,但考虑到这一层:成就这种亲情关系的正是人与人之间最可宝贵的善意和无私,使得原来的陌生人变成了“一家人”,其感情的广度和深度要大大超过一般意义上的亲情,遂使“空巢老人”与“家庭成员”的精神交流具有了不一样的人文性。

  由此可见,这种“认亲养老”模式不仅让“空巢老人”一方受惠,而且也让“家庭成员”受惠。后者在认亲和养亲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从老人的感受中体会到自己的服务的价值,从与老人的相互交流中懂得人际交往的真谛,从而达到道德的自我完善和提升,做一个好人、善人。孟子曾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作是缔结大同社会的最高伦理理想,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正需要提倡和发扬古圣先贤的此种理想,宁波江北区推出的“认亲养老”模式正是对这一理想的实践;假如人人都能把对自家老人的尊敬爱戴迁移到别家老人身上,而老人又能把对自家孩子的关爱迁移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就像江北区2000多户居民正在做的那样,何愁和谐社会不能建成?

  (稿源:红网)

  (作者:王学进)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