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虚惊一场”背后的反应机制欢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0:16 红网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某商品楼散发出浓重的液化气味, 40余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接到报案紧急出动,及时疏散楼内和周边群众200余人,立即排查气味来源展开救险行动。结果却是“虚惊一场”,原来液化气味来自下水道,估计是倾倒的气渣惹的祸。(2月7日 《洛阳晚报》)

  尽管一场“安全事故”最终变成了“实战演习”,周围群众吓得够呛,民警官兵累

得不轻,结果好象是做了无用功白忙一场。但笔者却对此叫好不已:群众的警醒和及时报警,救援人员的快速反应和敬业工作,以及“虚惊一场”引发的教训和提醒,无疑让安全事故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让老百姓面对安全事故多了几分科学认识。

  各类安全事故是人类社会的大敌,是威胁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杀手。按说,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科学方法是事前预防,但事故的突发性却让我们防不胜防。一旦安全事故出现苗头或已经发生,安全事故面前的理智行为、救灾过程中的效率和责任,以及灾难面前“以人为本”的救援行动,确实是考验公民素质和政府责任的必答考卷。

  令人欣喜的是,在这次液化气泄漏“事故”中,居民的表现和施救的反应都得了满分。首先是居民的及时报警行为值得赞许,面对可能是安全事故的基本信号,居民们不是慌乱不已,各自逃生,也没有心不在焉,不予理睬,而是理智地选择报警!再者救援干警的救援行动可圈可点,反应迅速、不畏险情、有胆有识、以民为本,用事实证明了人民公仆的本色!

  “虚惊一场”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给老百姓应对安全事故提供了范本。很多时候,纯理论化的宣传教育,甚至事先可知的安全演习,很大程度上难以引起人们的真正重视和警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虚惊一场”的宣传效应和教育功能,将会给受到“惊吓”的人们以深刻的记忆,给人们应对安全事故以正确的引导,这是意料之外的重要收获。

  但在欣喜之余,我们还该保留一点冷静的思考。这场虚惊的始作俑者,是有人倾倒液化气残渣,这是很不应该的。事实表明,多数安全事故多源自人们点点滴滴的疏忽,日常生活中的不在意往往是隐患滋生的温床。如果让这样的人为化灾难越来越多强制占有紧缺的救援资源,这必将是另外一种隐性的“安全灾难”,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稿源:红网)

  (作者:刘可可)

  (编辑:实习生:万晓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