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望远镜之“新冠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5:26 浙江日报

  据《文汇报》

  【中国的“哈勃”】空间太阳望远镜

  项目进展:预计2008年升空

  地理位置:距地约73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竞争对手: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全能选手)

  破纪录领域:1米直径镜头,为世界上最大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单项冠军)

  迄今为止,人类已把130台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目前仍在轨工作的有20多台,其中“出镜率”最高的当属美国哈勃望远镜。

  不过,到2008年,“哈勃”的风头可能会被抢走不少——因为届时,一台新的中国制“太空眼”将投入运行,其1米直径的镜头将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堪称单项冠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称,中国“哈勃”的主要科学任务是研究太阳磁场、太阳大气的精细组成、太阳耀斑,并提供太阳活动预报。它的“视力”远远超过了美国与欧空局联合研制的空间太阳望远镜SOHO,能看清15亿公里之外、炙热太阳表面70公里的情况。当2009年太阳黑子大年来临时,“中国哈勃”将是分辨率最高的空间仪器。

  【山谷中的“天眼”】500米射电望远镜

  项目进展:选址评估工作2006年结束,2020年最终启用

  地理位置:(预计)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

  竞争对手:波罗黎各阿雷西波巨型射电望远镜

  破纪录领域:500米口径,为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自1959年起,人类开始用射电望远镜来搜寻外星文明的电波通信,其中最著名的是安置在波多黎各的一个火山口中的366米巨型射电望远镜——“阿雷西波”(A recibo)。

  如今,一项更庞大的计划正在酝酿中:在中国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天文学家希望打造一个“塞满”整个山谷的射电望远镜,其口径达500米,接收面积则有1平方公里。如果建成,它将成为“全球射电望远镜新冠王”。

  与我们熟知的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的电波信号来获取并分析各种信息。国际天文学界希望,这个500米口径的“天眼”建成后,能帮助揭开宇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之谜,同时参加国际联测,进入遥远星系核心的未知领域。幸运的话,或许还能接收到某种来自“地外文明”的信号。

  【建在3200米云南高原】中国第一光学镜

  项目进展:开始启用

  地理位置:云南丽江高美古

  竞争对手:美国凯克10米望远镜

  破纪录领域:2.4米直径,为我国乃至东亚最大口径的光学望远镜

  在云南当地的纳西族语言中,“高美古”的意思是“比天还高的地方”。在这片海拔3193米的宁静高原,没有缭乱的灯光和沙尘,只有透明的空气和每年平均254天的晴夜。

  如今,一台直径达2.4米的“中国第一镜”已经在高美古开始投入观测。不仅是中国,它还是现今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光学通用天文望远镜之一。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台长李焱说,望远镜具有一流的光学质量,而且成像清晰,跟踪和指向精度都非常高。相比我国现有的1米镜,“中国第一镜”看到的天体足足要大十几倍。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天文学家通过多次测量和筛选,终于认定:在视宁度指标上,丽江高美古地区可与国际水平天文台址相媲美,是我国天文观测“最佳点”。

  【天文“向日葵”】云南红外太阳塔

  项目进展:未公布

  地理位置:云南抚仙湖东北岸

  竞争对手:美国萨克拉门托峰天文台真空太阳望远镜

  破纪录领域:1米直径,为世界最大的红外真空太阳塔

  在云南抚仙湖这个我国第二深水湖的东北岸,将建起一座1米口径、世界最大的红外真空太阳塔。它将成为我国太阳物理的主要观测设备之一。

  所谓“太阳塔”,其实是一种专门观测太阳的塔式望远镜。天文学家发现:近地面的上升热气流对太阳成像质量有严重影响。如果将定天镜置于20米以上高度处,并用空心圆塔把向下反射的光路与热气流隔开,塔内的空气层次大致是水平的,就可消除上述影响。

  所以,现代太阳塔通常建为双层结构,塔的顶部安置定天镜,将入射的太阳光线垂直向下反射,进入真空的成像光学系统和附属仪器中。外塔顶部支承圆顶和观测室地板,从而减小仪器的振动。

  天文学家说,近年来“太阳爆发”现象的频繁出现,对卫星、太空站和其他航天器中的仪器设备及无线电通讯造成损伤和影响。所以,此次兴建的1米红外太阳塔,将与2008年升空的太阳空间望远镜配合,一起“盯牢”太阳,重点监测空间天气。

  (据《文汇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