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龙蟠中路挖出巨型明代石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6:54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龙蟠中路挖出巨型明代石龟
【南京日报报道】正在施工的龙蟠中路工地继3天前在逸仙桥南侧挖出大型石涵洞后,昨天又在逸仙桥北侧,山水大酒店对面挖出一只巨大的龟趺和石碑。专家介绍,从龟趺与石碑的形制、材料判断,应是明代之物。这再次证明这条现代南京城城东大动脉下埋藏着丰富的历史遗存。

  浅埋路基下离地尺把深

  昨天中午记者赶到现场时,中铁15局的工人们正配合市博考古队进行发掘。地下2米深处一只石乌龟只撂了个尾部在外面,大半个身子却埋在土中,难见庐山真面目。一个小时后,工人们终于在地表下仅50厘米的地方找到了大乌龟的脑袋。乌龟脑袋一现身,激起围观市民们的一阵惊呼。一位老师傅说:“乖乖,老骑个车子走这边,原来天天在碾老乌龟的脑袋啊。”

  市博专家告诉记者,石乌龟离地面如此之近,并且身处现代地层,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初城东干道第一次改造时,工人发现没有上报,直接埋在地基下,致使石乌龟被“悲惨地”碾了十几年。

  专家说,石乌龟是古代驮碑的龟趺,因此应当有碑。随后便指挥工人在龟趺尾部继续朝下挖,全是黑土,这说明这里曾是古河道。不一会儿,黑土中闪出一长溜白色的棱角,果然是一个巨型石碑。工人们调来挖掘机,兜底一铲,一个带着榫头的大石碑破土而出。

  取材深山中运至皇城下

  东西挖出来,记者拿尺子下去一量,体量令人咋舌。石乌龟从头到尾长1.7米,高1米,而石碑不算榫头光碑身就长3米,厚30厘米。巧的是石乌龟和石碑宽都是1.3米,可见是一套。工人们清去泥土,记者发现石乌龟只是刻成一个轮廓,细部尚未刻成,而石碑也未及磨光,上面只有凿痕并无文字。专家指着龟背上一个长方形的凸起部分对记者说,这里本来是要开槽,安插碑的榫头的,但现在槽还未开,可见这套石碑还没有做好。

  石碑和乌龟是用青石制成,这种石料产自南京周边的阳山和青龙山。两个东西加起来有几百吨重,运来城中一定有重要用途。市博专家分析,其体量和葬于太平门外岗子村的明代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墓前的神道碑大小相仿,不知是否为明代某位公侯的神道碑。此外明代许多重要建筑前也会立这样的纪事碑,也有可能为此而造。

  落难谜难解将住朝天宫

  既然是用作纪事碑或神道碑,为何会运到皇城根下呢?记者了解到,今天的龙蟠中路以西,是开凿于南唐的杨吴城濠,明初朱元璋修城时便用作皇城的西护城河。从石碑和乌龟所在是河道遗迹可知,当年这条杨吴城濠要比现在宽得多。河东,即今龙蟠中路以东沿西安门南北一线便是朱墙黄瓦的皇城城垣。市博专家称,西安门往北这片区域当年曾有宫廷负责造办的部门设在这里。这套初具雏形的石碑有可能是由杨吴城濠水路运往此处,以备进一步雕凿成形和刻文。

  可是为什么碑未及刻成呢?专家推测:一可能是船翻落水,二来可能因为迁都、战乱等突发原因而遭遗弃了。

  记者离开时,市博专家正和工地方面协商用载重汽车将其运回朝天宫大院妥善存放。数百年前“意气风发”的石乌龟,从山里出来的时候压根不会想到自己竟会被遗弃河底淹了几百年,又被作为路基碾了十几年。如今,它“钻”进博物馆,也算历尽磨难,修成正果了。

  南京日报记者李冀(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