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名专家看宁夏十年(之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8:41 宁夏日报

  

百名专家看宁夏十年(之三)

  

百名专家看宁夏十年(之三)
百名专家看宁夏十年(之三)

  工业底子薄、就业率偏低将制约宁夏未来五年发展陈通明姜歆赫风歧

  (一)工业化水平低将成为

  制约宁夏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区“十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是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较,仍然处于较落后的地位,并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究竟是哪些?可能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调查在问卷中列出了13项主要制约因素,请被访专家选择其中4项,按选择比例的多少,排列如下:

  1)工业化水平低,优势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实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弱(78.9%);百名专家看宁夏十年(之三)工业底子薄、就业率偏低将制约宁夏未来五年发展陈通明姜歆赫风歧(一)工业化水平低将成为

  制约宁夏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区“十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是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较,仍然处于较落后的地位,并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究竟是哪些?可能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调查在问卷中列出了13项主要制约因素,请被访专家选择其中4项,按选择比例的多少,排列如下:

  1)工业化水平低,优势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实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弱(78.9%);

  (2)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47.7%);

  (3)三农问题比较突出(41.3%);(4)资源比较缺乏(35.8%);

  (5)科技创新能力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乏(34.9%);

  (6)资金比较缺乏(32.1%);

  (7)南部山区发展较慢,贫困面较宽(27.5%);

  (8)环境和区位条件不好(27.5%);

  (9)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26.6%);

  (10)社会事业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社会保障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1.1%);

  (11)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改革(9.2%);

  (12)人民群众总体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偏低(6.4%);

  (13)民主法制建设还不健全(3.7%)。

  被访专家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中,认为“工业化水平低,优势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实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弱”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8.9%%。目前我区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与沿海发达省市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结构相比,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以资源采掘加工为主的重工业较重,而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的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工业效益欠佳,这种工业结构对于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十分不利。

  排在第二位的是对于“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的判断所占比例为47.7%。地区差距的不断拉大使我区在全国的经济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区作为资源输出地和消费品的输入地,在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取的价值较少,这导致了资金积累的缓慢。因此,地区差距问题对于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被访专家选择的前两位的制约因素实际上是一种因果关系:工业化水平不高是导致地区差距拉大的核心因素。这种判断与我区的实际情况还是基本吻合的。

  排在第三位的是认为“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占41.3%%。由于我区还有近百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南部山区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所以“三农”问题的解决就关乎着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解决“三农”问题既要把相当一部分农民转移到城镇,还要通过新农村的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这将是今后我区面临的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排在后面的选项并非说明它们不重要,而是调查方法的限制使人们在选择时有一个主次的考虑。实际上,社会发展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制约、交互影响的合力运动的结果,不同的制约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有时是次要的制约因素,在另一种时空条件下可能上升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只有高度重视克服各个环节和场景中的制约因素,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创造条件。

  (二)就业率偏低将是宁夏未来五年需要解决的主要社会问题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社会成员利益冲突、权益受到侵害、社会分配不公正、群体性社会行为失范、社会生活环境恶化等等导致社会关系紧张、社会结构失衡、社会运行不正常的矛盾和冲突。社会问题必然会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行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有责和义务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社会问题既然是社会公共问题,也唯有政府有能力和权利去直接或引导社会各种力量去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宁夏,调查列出了今后若干年需要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的14项社会问题,请被访专家选择其中的4项。按选择比例的顺序排列如下:

  (1)社会就率偏低(70.6%);

  (2)社会保障覆盖面较小(69.7%);

  (3)医药费过高(52.3%);

  (4)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过高(43.1%);

  (5)官员腐败(40.4%);

  (6)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不平等加剧(25.7%);

  (7)房价过高(22.9%);

  (8)对弱势群体救助不力(18.3%);

  (9)环境污染问题严重(16.5%);

  (10)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14.7%);

  (11)放松和忽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9.2%);

  (12)社会思想道德平不高(8.3%);

  (13)人口增长过快(5.5%);

  (14)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1.8%)。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被访专家选择的前几位的社会问题主要是:

  第,社会就率偏低(占70.6%)。“十五”期间宁夏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呈增加的趋势,总量2005年为369.9人,2010年将达到396.11人,5年净增26.21人。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十五”期间全区需要就人员平均每年净增约5多人。而宁夏劳动适龄人口中,每进入两个人,仅有1人退出劳动适龄人口群体。再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人员需要就,供需矛盾显而易见。所以,政府要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我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就压力继续加大的状况。

  第二,社会保障覆盖面较小、医药费过高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过高(分别占69.7%、52.3%、43.1%)等方面都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实际利益。如按照2003年宁夏普通高中在校生推算,“十五”期间每年仅有28.6%的高中适龄人口能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收费过高等问题使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这无疑加剧了在教育资源占有和受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状况。正如有专家说:“在‘十五’期间,应该把认真解决好我区社会保障、医疗状况、教育收费问题列为‘重头戏’。”

  (三)决策有失公正将成为未来引发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

  在问卷中,调查设计了这样个问题:“您认为,容易引发些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要求被访专家在所给的13个选项中选择4项。按照选择比例的多少,被访专家对今后几年可能引发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的判断情况如下:

  (1)某些政策和决策对相关群众的具体利益考虑不周(84.4%);

  (2)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解决得不妥(49.0%);

  (3)农民进城务工人员难以融入城市,权益得不到保障(33.0%);

  (4)下岗失人员的诉求难以完全满足(30.3%);

  (5)基层政权的少数领导者欺压群众(22.0%);

  (6)企改制损害职工权益(20.1%);(7)老龄人口的养老得不到保障(17.3%);

  (8)对城市低收入和无收入群体的保障不全面(17.3%);

  (9)对城市无人员管理不到位(9.2%);

  (10)城市改造拆迁损害原住户利益(5.5%);

  (11)突发性的灾难事故损害些人的利益(4.6%);

  (12)企管理者盘工人,侵害工人权益(2.8%);

  (13)民族宗教问题处理不当(0.9%)。

  这里所说的社会冲突是指社会矛盾和问题积累到定程度后爆发的社会现象,通常表现为群体性的过激行为,亦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群体性事件”。社会问题和矛盾并不定必然表现为社会冲突,但社会冲突定是由社会问题引起的。同样,如前面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样,由于社会冲突是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并且已对正常社会公共秩序构成威胁,各级政府定要防患于未然,负责地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注意克服产生社会冲突的根源。从以上排序看,被访专家认为排在前4位的引发社会冲突的原因是:“某些政策和决策对相关群众的具体利益考虑不周”(84.4%),“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解决得不妥”(49.0%),“农民进城务工人员难以融入城市,权益得不到保障”(33.0%),“下岗失人员的诉求难以完全满足”(30.3%)。看来,被访专家们认为最容易引发社会冲突的原因是公共政策对弱势群体的具体利益考虑不周,或者说有所损害,这是有道理的。弱势群体在其基本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极易引发过激行为。同时,政府也不应忽略引发冲突的其他社会原因,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原则来妥善处置社会问题和矛盾,尽可能避社会冲突的发生。(本文作者均为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