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们该如何对待“韩流”?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8:53 新华网 |
文/张敬伟 “韩流”横扫大东亚已是不争的事实,由“韩剧”领军的“韩流”已成为本区域的流行词。笔者不同意某些大众明星或某些观众对“韩流”如临大敌的态度。对于我们的这位“近邻”,我们了解多少呢?我们不能将眼光一直停留在过去,在我们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同时,也需要有客观的心态了解真实的韩国,深入了解韩国的文化。 笔者接触韩剧,始于央视一套周日播放的《爱情是什么?》,简单的故事情节,平凡的生活琐事,几个家庭的情感纠葛,如此而已。笔者也很爱看,因为太贴近生活了,除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外,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曾经拥有却迷失了的东方传统伦理。后来看《明成皇后》、《大长今》这样的历史剧,尽管缺乏中国历史剧的大制作和金戈铁马,但依然是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有趣的是,笔者曾经问及街头巷尾的老大妈,她们的意见特有意味,觉得这就是咱国产的电视剧,即便明知是韩国的,也说这是咱们自己的。春节期间,有闲暇浏览央视八套22点档三集联播的韩剧《百万朵玫瑰》,恰好剧情中有男主人公贤奎一家过春节的一幕。看他们祭祀祖先,家人围炉团圆,再喝年糕汤的故事,这不就是国人春节期间苦苦寻觅而不得的“年味”吗?若有心的朋友浏览韩国主流媒体《东亚日报》和《朝鲜日报》的中文版,会发现韩国也有“春运”,每逢春节,首都首尔的人们就一窝蜂地赶赴家乡过年。“春运”也是韩国交通最拥挤的时候,曾让韩国政府大为头疼。 如此看来,对“韩流”如临大敌的国人们焦急的心灵应当平复了,国人热衷“韩流”并非是被韩国文化俘获,而是被自己的文化迷住了,是着迷于出口转内销的传统中华文化的回归。当然,我们曾拥有但迷失的这种文化传统在返回故土的时候多了些韩国的韵味而使国人产生了新奇感而已。 诚然,我们可以批评《明成皇后》中明显的历史常识错误,也可以批驳《大长今》中将针灸术视为韩国国粹的错误导向,但以广阔的视野看,韩剧中特别是历史剧中官员的明朝朝服式样和无处不在的汉字已经证明韩剧中随处可见的中国影子。韩国总统卢武铉去年12月中旬在吉隆坡的首届东亚峰会上说,中国充当韩国的老师2000年,日本影响韩国100年,近10年韩国文化开始影响中日两国。仔细品味,影响中国这10年的不还是韩国那2000年的文化积淀吗? 既然是着迷于“韩流”中的“中华内核”,我们有什么理由对“韩流”排斥和指责呢?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影视文化,以肯德鸡和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国快餐文化,以万国汽车蜂拥中国为代表的“海外汽车文化”,都让国人疯狂,却不见有人怒斥和鞭挞,为何要对“韩流”侧目呢?国内影视界某些人对“韩流”主要载体韩剧的批评更是一种“酸葡萄”的心理在作怪。那些名导大腕们,你们也可以制造在全球流行的“汉潮”呀!可惜,国内大银幕,不是搞怪搞笑,就是盲目跟从好莱坞的形式主义,用浮华的唯美和武打的场面去讨好好莱坞的评委,结果是被捧上天的“第五代导演”在好莱坞全军覆没。国内小荧屏更是充斥戏说历史和猥亵文化的无厘头作风,让人对灿烂辉煌的中华历史文化产生漂浮感。还有就是群魔乱舞,虚情泛滥,胡编乱造的神话让人摸不着头脑。再有就是追求拜金主义,演绎豪门王族悲欢离合,缺乏现实主义情怀。导致非洲朋友被中国影视剧误导,认为中国是和欧美一样的发达国家。 当今世界已进入“地球村”时代,何况中国也是全球化的获益者。对于任何一种流行文化,国人当以理智和平静的心态去应对,这才是大国胸怀和开放的姿态。对于和中华文化系出同源的“韩流”,我们更应善待。何况,只要是老百姓喜欢的,谁也无法阻挡得住。当然,中国的文化工作者也要反思,民族文化是一座发掘不尽的宝藏,且莫眼高手低带着功利之心迎合别人以求所谓“大奖”。放着金饭碗不用,反去琵琶别抱,实在得不偿失。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