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自主创新之路,将广东经济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9:02 南方都市报

  社论

  丙戌新春系列评论之三

  我省在“十五”期间取得斐然成就,经济的整体表现引人注目。不过我省经济总量处在全国的排头兵地位,并不表明我省的发展水平就是最高,实力就是最强,后劲就是最足

。应当看到,我省的排头兵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率先改革开放,得益于近1亿的常住人口。如果从人均指标分析,我省不仅落后于上海、北京等直辖市,也落后于浙江与江苏,即使用经济普查调整后的数据估计,全省人均GDP落后于浙江依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压力并没有因为统计数据的改变而改变。

  其实,真正的竞争压力并非来自GDP,而是来自我省以外源型经济为主导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从产业发展来看,工业化依然是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由于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全省第二产业的粗放型发展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特别是占据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外源型经济,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范畴,经济根植性较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难度更大。

  在物流等成本因素的制约下,我省的外源型企业主要集聚在珠三角地区,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GDP已经接近17000个亿,能够提供的土地与环境资源已经相当匮乏,一些镇(区)的可供土地几近枯竭,如果粗放型模式不改变,珠三角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就会受阻,珠三角经济增长步伐的放缓势必会影响到我省发展的后劲。

  与之相对应,内源型经济与高端第三产业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软肋。这一状况虽然在“十五”期间获得了改观,但是,从浙江等省(市)发展的经验来看,期望我省的内源型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在短期内弥补全省发展后劲的不足仍有难度。因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更需要时间。

  此次经济普查全省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结果在表明全省低端服务业繁荣的同时,也预示着某种担忧。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整个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的比重不可能太高,特别是在生产性服务需求有限时。欧美等国服务业占GDP比重高达75%,是这些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产物,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结果。如果我省的内源型经济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如果自主创新不能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如果生产性服务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现有的较高第三产业比重预示着全省服务业的发展后劲已经比较有限。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去年的人均GDP为23616元,约合2882美元。以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为标志,我省已经跨过了工业化初期,开始了新的攀登。原来对外开放等区位优势与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成本等比较优势,在工业化中期将逐渐弱化,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的下跌与经营成本的上升,最终要迫使我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因为除此别无选择。

  在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最终形成的工业化中期,广东全省的经济增长有可能进一步趋缓,竞争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增大,社会利益矛盾有能进一步激化,低成本与高效率依然是全社会追求的主要目标,贫富差别依然存在并且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政府依然缺乏足够的财政支付能力以解决公平问题。由于选择了外源型经济发展道路,我省还需要解决在工业化初期留下的难题:如大量洗脚上田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大量外来人口的社会权益与保障问题等等。因此,工业化中期既是经济转型期,更是社会矛盾多发期,原来粗放型经济快速发展隐藏的利益矛盾,在工业化中期将变得更加尖锐与复杂化。

  很显然,在2006年这一全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广东全面启动经济社会进一步转型的关键年份,我们走到了一个节点。在这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洞悉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的逻辑与方法,凭借“十五”时期取得的领先优势,我们有必要通过牺牲一点速度来换取更高的发展质量。竞争是残酷的,转型是痛苦的,但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竞争点,决心作为,铁心取舍,耐心培育,就终能率先将广东经济成功转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这,是作为全国排头兵的广东的使命与荣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