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系列报道:上海人陈健一诺36年"感动中国"[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10:23 东方网

  

系列报道:上海人陈健一诺36年"感动中国"[组图]

  陈健在金训华墓前

  明天晚上,“CCTV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将登台亮相,上海人陈健以一个坚守36年的承诺,成为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36年前,上海知青金训华为保护国家财产不幸牺牲,当时,陈健和金训华一起跳入洪水中,陈健之所以能够活下来,是因为金训华在洪水中托了他一把

  ●陈健现住在黑龙江逊克县,他36年如一日守望着烈士的墓地,这是一个生者对死者36年的承诺

  ●本报记者曾最早报道过陈健,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他的生活。记者将北上邀请陈健夫妇来沪,与本报读者畅谈36年的感悟和体会。劳动报今日起将推出系列报道:一个三十六年的感恩和承诺

  明天晚上,“CCTV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将登台亮相,上海人陈健以一个坚守36年的承诺,成为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陈健现住在黑龙江逊克县,把上海和逊克,将往事与今天连接的,是一个生者对死者36年的承诺。

  36年前,上海知青金训华为保护国家财产不幸牺牲,长眠于逊克县。而陈健36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守望着烈士的墓地。

  这是一份情义,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个上海人持续36年的感恩,这也是驱使我们今天来讲述这个故事的理由。

  

系列报道:上海人陈健一诺36年"感动中国"[组图]

  36年来,陈健风雪无阻为金训华守墓

  永不能忘的救命之恩

  尽管北大荒原始森林中纷飞的落叶覆盖了许多往事,可是1969年8月15日,仍在陈健记忆的磁盘中永远储存着。

  这一天,在黑龙江逊克县中俄边境的逊别拉河边,一场山雨过后,河水陡涨,贮备在河边的150根战备电线杆突然被河水冲走。生产队长气喘吁吁地跑来,要民兵连长派人前去抢救。

  “队长,请把任务交给我们吧。”刚下乡到北大荒仅77天的金训华主动请缨,带着陈健等人冲向河边。他一边脱衣服一边大声喊:“陈健,咱们下到河里去抢救战备物资。”话音刚落,便纵身跃入河里。

  陈健与其他知青紧随其后,一一跃入激流之中,将电线杆往岸边推。

  狂风挟着巨浪朝离岸边最远的金训华和陈健袭来,顷刻间,就要将他俩吞没。

  老乡们连忙驾舟前去营救。岂料在小船靠近他俩的刹那间,又一个惊涛腾空,将他们打散。精疲力竭的陈健抓住小舟的手突然松开了,恍惚之间,他觉得自己的背被人猛地推了一把。就是这么一推,陈健获救了,而推了陈健一把的金训华却被激流裹挟着,消失得无影无踪……

  18天后,一个牧童才在百里之外的逊别拉河下游的河滩上发现了金训华的遗体。

  

系列报道:上海人陈健一诺36年"感动中国"[组图]

  为了诺言,陈健舍弃太多

  为诺言错过返城机会

  出殡那天,金训华的棺木被下葬在双河村山坡上的白桦林中。一层层黑土将年轻的金训华埋葬之时,陈健悲泪长流:“我活下来了,金训华却永远走了。我发誓,永远留在北大荒,一生一世守着金训华的墓地……”

  伫立在墓旁的人都默默流泪。他们每个人都听到了陈健的诺言,可是他们都认为这只是一个悲痛欲绝的男儿一时的许诺,谁也没有当真。

  谁也不曾想到,陈健是认真的。

  陈健从此踏上了一条孤独的路,错过了上海知青的返城机会。

  以后,上海老家工厂招工的来了,生产队长第一个将表格递给陈健,陈健摇摇头说:“我答应过金训华,我不能走……”

  年复一年,回家之路一次又一次敲响陈健的门,可是他始终信守着自己的诺言。

  上海知青一个个走了,人去楼空,小木屋里只剩下一抹欢声笑语的回声,只剩下陈健。他最后选择去了逊克县建筑公司,为的是能在金训华牺牲的忌日,到金训华的墓前守一夜、坐一天。

  

系列报道:上海人陈健一诺36年"感动中国"[组图]

  陈健和妻子小晁向金训华墓献花

  每年祭扫墓地从不间断

  

  陈健不善言语,但守墓认真。无论刮风下雪,他每年要去金训华墓地祭扫至少四次。他工作在小兴安岭深处,离当年的双河大队少说也有一百多公里,可是每逢过年,在双河的金训华墓前,总能看到他守望的身影。有一年除夕夜,小兴安岭的大雪有齐膝深,公路的交通也中断了,可他拿了几个馒头和一瓶白酒,在山里走了整整一天,直到暮色降临才赶到墓地,在金训华的墓前他几乎成了一个雪人,除夕的鞭炮声在村里响起,他已累得抬不起双脚,只能跪在地上为金训华敬洒白酒。暮色中,当年的生产队长姜延滨闻讯赶到墓地,激动地扶起了陈健,风雨之中,这位东北汉子也为这种真情折服。

  1995年8月15日,这是金训华烈士牺牲的周年纪念日。逊克县委、县政府举行金训华烈士迁墓仪式。金训华父母和妹妹金士英以及当年与金训华共同生活过的20多名上海知青代表专程从上海赶来参加。陈健早早赶去双河,他与金士英一起亲手为烈士拣遗骨。墓穴很小,容不下几个人,陈健便独自双腿跪在棺材里,把金训华的遗骨一根一根拣出来,当他用手拣起遗骨时,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

  这天的迁墓仪式庄严而隆重,不少当年的经历者都流下了热泪,为金训华,也为陈健这种如痴

  的真情。

  迁墓完毕,重逢的知青们又要握手别离,陈健没有去车站送行,因为他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毕竟也想念上海呀!

  执著无悔打动小城姑娘

  “陈健,将我和儿子带回上海吧。”她最后一次央求丈夫。空旷无垠的北大荒,上海知青已所剩无几,她终于忍不住向丈夫摊牌。

  陈健一脸愕然:她是逊克本地人,为什么不爱这片好山好水?他茫然不解:“结婚之日我就说过,绝不离开北大荒……”

  “你心中只有金训华,没有我们娘儿俩。”她抹着泪道。

  “你……”陈健心中最神圣的地方被触痛了。

  围绕着回不回上海,他们开始争吵,终于在1987年4月分道扬镳。

  家没有了,11岁的儿子跟着母亲走了,陈健忍不住到金训华的墓前倾诉一怀悲情。

  北大荒的4月天,夕阳火红。神情枯槁的陈健怀揣着一瓶老白干和冷馒头前往金训华的墓前。晚霞凄美,残雪覆盖,坟茔衰草萋萋,陈健将冷馒头从怀里掏出来放在墓碑前,然后斟满两杯酒,将一杯放在金训华的遗像下,将另一杯一饮而尽。他搂着金训华的石碑怆然恸哭:“训华,我来看你了。上海知青都走了,就剩下你和我了……”悲怆的哭声将白桦树上的残雪纷纷震落。

  打那以后,陈健成了县城里极富传奇的上海知青,小城并非冷漠无情,他无语的举止却被另一位女性小晁所理解,他们仅仅一次对话,双方都心动了。

  “你会回上海吗?”

  “不会”。

  “为什么?”

  “为金训华。”小晁心里明白,为一个当年知青战友,为一个救命之恩,愿意用一辈子时间留下陪伴,这种男人足够忠诚,也值得终身依托。他们在1985年成家了。

  父亲理解儿子“不孝”

  2002年冬季的北大荒狂雪飞舞。陈健坐在车窗前,手持着“父患癌症,速归”的电报,泪水盈盈。

  30多年的守望,陈健守住了义薄云天,却难尽儿子的孝心。上海的老父亲一直放心不下儿子,每年都从自己微薄的退休金里挤出两三千元寄去北大荒,最多的那年寄去了4000元。

  近乡情怯。陈健将旅行包里的一株老山参拿出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这是他当年在林场工作时从深山老林挖来的,已珍藏了多年。

  走进病房,陈健发现患肺癌的父亲已瘦骨嶙峋,不成人样。一股莫名的酸楚在他的喉咙里涌动,他扑到病榻前大声喊道:“爸爸,我是陈健。我回来了!”

  昏睡中的父亲睁开眼睛,脸上挂着一缕满足的微笑。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三个多月里,陈健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父亲的病榻前,给老人端水喂饭、擦身洗澡,一步也不愿离开。妹妹和妹夫担心他挺不住,要替换他。陈健恳切地说:“求求你们啦,给我尽孝的机会吧。我离开爸爸30多年了,就让我尽一点孝吧。”

  父亲在弥留之际头脑一直很清醒,他将妻子和儿子叫到跟前,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吩咐妻子道:“我走了之后,不要强留健儿。从金训华死的那天起,他就不属于我们了……你要想得开……”母亲含泪点了点头。

  父亲的手渐渐凉了,可还是紧紧地握着陈健的手。他放心不下儿子啊!“爸爸!”陈健在父亲的遗体前长跪不起。

  陈健,为了一句诺言,他将自己所有的青春梦想、家庭幸福、骨肉亲情乃至一生都掷了出去,在那片远离家乡的土地上守望至今。他的传奇,岂是悲壮、凄美所能包容!他的故事足以“感动中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