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背井离乡勇闯京城致富不忘回报家乡 “破烂王”出钱孝敬村中老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11:3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我是收破烂的。”王永健这样称呼自己的职业,现年38岁的他从事废品收购已有21年,他收破烂从河南开封兰考县农村的老家一直收到了北京。收破烂致富后,王永健不忘回报家乡父老,连续两年,他回乡过年时,都给村中老人发了过节费。

  村里75岁以上老人

  每人发50元过节费

  今年大年初一这天,开封兰考县闫楼乡薛店村村委会门前热闹非凡。村民们得知消息:7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可以领到50元钱过年。老人们排成一队,依次从村支书王红旗手里接过钱。“这是王永健出的钱”,王红旗告诉老人们。

  “你赚钱也不易呀!别太亏了自己的身体。”有的老人领过钱后,拉着王永健的手,老泪纵横。老人们知道,这是王永健在北京收废品赚来的钱,北京在村民心中是个遥远的地方,但出门创业的艰辛,他们能想象到。“子欲孝而亲不在。现在我的生活好了,可爹妈都过世了,他们无福享受我的孝心。过年了,我就把这份孝心献给父老乡亲吧。”王永健也哽咽着说。

  王红旗告诉记者,去年春节,王永健回家过年,给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50元钱、2斤点心,32位老人共领到1600元。此外,他还拿出2300多元,把村里那条坑洼不平的路修好了。今年春节,发钱范围扩大到75岁以上的老人,72位老人共领到3600元。“去年发钱时,村里人不知道这钱是谁给的,今年是我非让他出面的。”王红旗说。

  村民们说,王永健离开村里已经13年,每次回家都出钱给村里做点好事,有一年中秋节和教师节,他两次出钱,给薛店小学的全体老师买来慰问品。

  从小家贫被迫辍学不觉得收破烂丢人

  王永健的母亲去世早,父亲是个泥瓦匠,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靠每天3元钱的收入支撑着7口之家。“那时家里连几元钱的学费都掏不起,我们兄妹几个大多小学没上完,我读完初中因为没学费也辍了学。”王永健说。急于想改变生活贫困的状况,王永健开始走街串巷收破烂,主要是收酒瓶。偶尔,他还做点小生意。“我那时就不安分,别人瞧不起收破烂的,但我不觉得丢人,连一条裤子都买不起那才丢人。”

  收了一段时间酒瓶,王永健又发现“商机”。每到农村放露天电影时,人们喜欢边看电影边吃零食。王永健就赶场卖瓜子、雪糕,每赶一场下来,能赚20多元。如何能把收酒瓶的“主业”和卖瓜子的“副业”结合起来,王永健又动了脑筋。他发明新的经营方式:酒瓶换雪糕。这样,不但把主业、副业结合起来,而且酒瓶和雪糕的差价就是利润,这个利润更高,每天能赚三四十元。

  那时,父亲强烈反对王永健做这个职业,因为这不是农民的本分。村民们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的“破烂王”能发家致富。

  背井离乡勇闯京城

  两天赚了几十万元

  1992年8月,王永健带着妻子和1岁女儿背井离乡,远赴北京,继续从事收破烂的老本行。离家前,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家当送给弟弟妹妹,不留后路,背水一战。“兰考那么穷我每天还能赚几十元钱,北京那么大,每天肯定产生不少废品,肯定有钱赚。”王永健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一个落脚地是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镇。创业的辛酸,王永健夫妻俩至今历历在目。由于旅途不适,女儿一到北京就病了。到医院一问,需要先交500元押金。“当时我就急哭了,”王永健说,医生们同情他来自贫穷农村,破例免费为女儿治病,“我很感动,暗暗发誓,将来有钱了,也帮助穷人。”

  初到北京,王永健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收废品。不久,交通工具升级为平板三轮车,回收数量增加,收入也多了。“做生意最重诚信,童叟无欺。”这是王永健的生意经,他说,由于自己朴实厚道,许多人都愿意把废品卖给他,他的收入也比在兰考增加了许多。

  1993年11月,他到一个农场去收废纸箱,看到农场大院里大量苹果堆积如山,一问才知道,苹果成熟销路不畅造成积压。农场领导让王永健随便拿些回去吃,但王永健不肯白拿,结果花5元钱买了70斤。不久,王永健夫妇俩带女儿去北京看天安门,汽车走到一个叫小营的地方出了故障,一家人只好下车。在小营的集市上,王永健发现当地的苹果价格(10元3斤)比农场的高许多。原来,商贩都是就近去批发市场进货,不知道农场还有苹果。

  “天安门不去了,我们立即返回。”王永健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农场找领导,商量买苹果。正为苹果积压发愁的农场领导当即同意,并给安排送货。“两天工夫我就赚了几十万元。”王永健说,“其实处处有商机,关键要用心发现。”

  1994年、1995年,王永健做了两年水果生意,由于做这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利润变薄,他又重操旧业,继续回收废品,直到现在。如今,王永健迁居北京海淀区,他有了不少积蓄。女儿在海淀区实验中学读书,每次考试都是学校前几名,这是王永健最大的骄傲。

  薛店村有近百亩公地,被20多个农户承包,今年就要到期。王永健想接手承包过来,搞蔬菜大棚,并表示所有收入全归村里所有。王红旗说,他很支持王永健这个想法。F□记者刘永生

  线索提供闫先生新闻热线0371-65766666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