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供热价格松动 谁来主宰煤热联动后的热费价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15:39 新华网

  新华网哈尔滨2月8日电(记者 梁冬 王炳坤)国家发改委2005年底公布了《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规定作为城市公用事业的供热价格可以随煤价的涨跌而浮动。这意味着持续多年一成不变的供热价格终于出现了松动,带有浓厚计划色彩的供暖事业改革走向深入。专家认为,“煤热联动”有利于缓解由于煤炭等原材料大幅涨价给供热企业带来严重亏损的局面,但是由于这项政策本身带有的不彻底性及其落实上的困难,供热行业要想真正实现正常运转,尚需国家出台系统的配套改革政策。

  滞后的定价体系让供热企业吃不消

  作为国内集中供热面积最大的省份,辽宁省供热行业近一两年来因煤炭、水、电、钢材等原材料和运费价格大幅上涨而陷入全面亏损。辽宁省建设厅一份资料显示,上一个采暖季(2004年—2005年)之初,辽宁采暖用煤平均价格为240元/吨,而到采暖季后期,煤价最高涨到了400元/吨。2005年仅煤炭涨价一项,全省供暖企业在上个采暖季就多支出了15亿元。

  成本大幅上涨,供热价格却很难变动。在哈尔滨市,目前的供热价格是31.15元/平方米,而哈尔滨市供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成伟介绍,这个市的供热成本初步推算约为每平方米36元-38元,以目前的价格标准,全市400多家供热企业一个采暖季就要亏损9亿元。刘成伟认为滞后的定价体系造成现有热价过低原因,哈尔滨现行热价31.5元/平方米是2000年7月1日制定的,这是当时的成本价,不含税金和利润。因为当时供热属于社会福利,热价是成本与福利的混合体,供热企业如果亏损,则由政府承担。

  目前的亏损局面让一些供热企业几乎难以为继。黑龙江星辰热力发展股份公司是一家刚投产的民营供热公司,其负责人介绍,去年供热近100万平方米,亏损了800万元,今年预计亏损将超过1000万元。原先看好的“稳定的薄利”如今变成了“稳定的亏损”,很多刚刚进入的民间资本、外资开始打算撤出这一行业,而很多国有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这么亏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供热行业需要正常发展。

  谁来主宰煤热联动后的热费价格?

  “正是很多供热政策还没有与供热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一致,才导致诸多尴尬的出现。”投资沈阳市多家供热企业的联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现有供热成本和价格倒挂的原因。“目前的热价只考虑用户而没有考虑企业,收费过低,相当于让企业承担了本应由政府担负的稳定社会的责任。”

  供热作为计划色彩浓重的城市公用事业,改变现有的定价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已迫在眉睫。为此,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规定“当煤炭到厂价格变化超过10%后,供热企业可相应调整热力出厂价格”,首次允许热费价格可根据煤价的涨跌而浮动。但对于刚出台的“煤热联动”机制,业界在异口同声为之叫好的同时,也对其能不能得到落实,以及如何应对操作中可能碰到的各种复杂问题表示质疑。

  辽宁省锦州市热力总公司总经理王知伦认为,国家发改委《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过于原则,有待制订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他说,供暖用煤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不像电煤那样还带有计划色彩,因此如何测算“10%”就成了关键。目前来看,煤炭市场放开,各个区域、各个时间段和各个品种的煤炭价格都不相同,将哪些区域、哪些品种纳入到监测范围将变得十分重要。

  此外,每一轮的煤热联动应当由谁来启动,也应该得到落实。中国城镇供热协会辽宁分会秘书长于洪表示,煤热联动还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煤炭价格监控机制、预警机制和煤热联动的启动机制,特别是对于供暖这种公用事业价格来说,每一次调价都要经过成本测算、听证和物价部门的批准,环节诸多,手续复杂。如何建立一套快速反应机制,这需要各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实施细则。

  实行有效监管兼顾百姓利益

  煤热联动政策给了企业上调热价的理由,于是,谁来承担煤价上涨成本,“煤热联动”如何兼顾企业与百姓利益,成为检验这项政策实施成败的关键。对此,一些供热管理人士认为,作为公用事业的供暖价格不宜过高,不能超出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他们建议,要建立一个具有利益制衡能效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对热价的调整实行有效监管。

  《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为促进热源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热源生产企业要消化10-30%的煤价上涨因素,具体消化比例由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确定;当煤价下降时,按热源生产企业消化上涨因素的同等比例核减热价下调幅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担心这一规定的初衷会被人为扭曲。事实上,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出现的种种问题,已经值得有关部门在“煤热联动”中加以重视。在2005年11月初的煤炭市场高峰论坛上,“煤电联动”再度成为电力与煤炭两个行业争执的焦点。所谓“煤电价格联动”,原本是国家为了缓解煤电双方在价格上的争执,允许电厂根据动力煤价格的上涨情况而相应地将电价适当上浮,原则是上涨的煤价70%部分转移到电价,30%由电力企业通过提高效率内部消化。而实际上,电价上涨超出了合理幅度,几乎超过煤炭涨幅的3倍。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秘书处郑勇对媒体称:煤炭在火力发电成本中占的比例约为30%,按照1吨煤发2000度电的标准计算,电煤价格每上涨20元/吨,每度电应上涨1分钱。实际上,电价涨了2.52元,而电煤价每吨只上涨14元。

  在黑龙江省,很多百姓担心“煤热联动”会成为供热企业漫天涨价的“尚方宝剑”,将本应由供热企业所承担的管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企业会不会以煤价上涨为借口,将其他的成本强加到煤价上涨的因素之中?供暖价格会不会只随煤价上涨而上涨,不随煤价下跌而下跌?

  哈尔滨市供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成伟认为,煤热联动操作起来最难的是成本核算。作为供热企业,其热价构成的各种原材料价格可以掌握,因为市场是开放的,市场要素价格平均数也很容易获得。但其经营的效率高低却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企业的经营费用难以评估,这是目前价格部门在供热价格测定上遇到的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学院热能教授盛晓文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对供暖价格实施更为有效的监控,关键是要做出供热价格的科学核算,改变过去由供热企业主导定价的模式。他说,当前我国的热费定价一般由当地物价部门根据供热企业的调价申请进行成本核算,但由于物价部门缺乏供热成本核算的专家,核算时不免受到供热企业提供的成本指标影响。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利益制衡能效的第三方监督机构。这一机构应独立于煤炭行业与供热行业之外的一个行为主体,类似于行业协会,以便于推进煤炭与供热行业的沟通机制,有效减弱国家的行政干预,取消不公正的利益保护,防止在价格联动过程中企业的欺诈行为与霸王条款。(完)

  数九寒天 谁来保护消费者的“室内温度权”?

  眼下正值数九寒天,人们在温暖的室内愉快地生活和工作着,可是,也有一些因为供暖方面出现问题的市民,在寒冷的室内环境中艰难度日。国家规定冬季室内温度不得低于16摄氏度,但是,室内温度应该由谁来进行检测?达不到规定温度怎么办?这一系列疑问成为目前消费者维权的难题。

  居民供暖补贴账本:福利供暖取消纯粹瞎折腾?

  2005年12月18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用两年左右实现供热的商品化、货币化: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福利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采暖用户直接向供热企业交纳采暖费。

  供热改革蕴藏着无限商机? 改革成本谁来承担

  在哈尔滨的国营供热公司看来,供热是个过去赔钱,将来还要赔钱的亏本买卖。采暖费的欠债、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公司运营效率的低下,使得这些国营公司欠下天文数字般的债务。在下一步的供暖制度改革中,他们何去何从?只能走涨价一途吗?详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