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更需要“国际化小城镇”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16:42 南方周末 |
□祖丁远 去年冬,“中国城镇密集地区小城镇发展”学术论坛在江苏昆山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们就当前城镇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据《扬子晚报》)“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那里的城镇化建设速度是相当快的。据悉,在这个区域内不少大型城市都提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学术委员 会主任委员王士兰教授却在论坛上大声疾呼:我们现在缺国际化大都市,但是更缺国际化小城镇!是的,到2005年初统计,我国已有139个大城市提出申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其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就占了2/3以上。实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是一个城市的整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反映,特别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息息相关,应该是一个国际间人与物的交流中心。就目前来看,综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他那么多要申建“国际化大都市”,还只能是存在于他们“宏伟”的想象中罢了!现在,王士兰教授作为国内规划专家提出重视建设“国际化小城镇”是有一定道理的。她表示,“长三角”地区人口在5万以下的小城镇有1000个之多,但城镇水平不高,人口素质较低,基础设施匮乏,和发展大都市相比,小城镇发展的软硬件条件,如建筑、环境、交通设施等都更具优势,而发展良好的小城镇体系,可以分担大都市的一部分功能。如美国许多大都市都将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等设在小城镇。这样配置的主要原因是小城镇土地费用、劳动力成本和居住等费用低廉,环境优美。 笔者据观察与经历,认为大城市郊区以及农村小城镇发展十分必要,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小城镇发展尤为重要。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1936年在吴江县开弦弓村进行小城镇的调查,那时江南小城镇密集。建国初期,我们长三角地区经济比较发达,那时的小城镇更是星罗棋布。以我的家乡崇明岛来说,除有桥(镇)庙(镇)堡(镇)浜(镇)新(新河镇)这五大名镇贯串整个崇明东西之外,南北小镇也较密集。在侯家镇周围20里方圆,就有长兴镇、蟠龙镇、三星镇、东三江口镇,光一个侯家镇还分东侯家镇和西侯家镇。这些小城镇大多很热闹,上下午都有市面。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农村日趋贫困、物资供应匮乏,这些小城镇不断萎缩,再随着乡镇的不断归并或调整,把群众的油盐柴米衣食药店都收缩得消失了,至今只剩下一个公路边上的侯家镇;且随着又一轮的乡镇合并变迁,可能也要归到崇明县城的(城)桥镇去了。原先周围二三十里几万人口只能去一个城桥镇经营及买东西,原先许多中小工厂也只好纷纷搬迁。 现在“中国城镇密集地区小城镇发展”论坛,规划专家们疾呼:在发展“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更需要发展国际化小城镇,发展5万至10万人口的国际化小城镇,像发达的美国那样,把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等设到小城镇去,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居住等费用,还可以让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变为本地的工人,大可不必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抛别爹娘、远离妻儿涌进大城市打工…… 不仅“长三角”应发展国际化小城镇,在“珠三角”,在徐淮盐经济带,在大西北地区,只要在有条件的地区都可以从建设发展小城镇开始,逐渐建设小康中国,富裕中国,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规划建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