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电话欺诈更新快投保容易理赔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06:0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套取银行卡密码、诱人拨打点歌电话、骗取消费者短信费……近来,不法之徒利用电话进行欺诈的手法不断更新。消费者协会日前称,因电话欺诈而导致的投诉不断,近期的欺诈手段更具迷惑性和隐蔽性。

  消协公布了一些电话欺诈的手法:有时对方来电,铃声一响就挂,看似普通的手机号竟然是收费号,消费者一旦拨打这个“未接电话”,高额费用随之产生。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借口银行核查账户,套取银行卡密码。这样的欺诈短信自称持卡人的卡号因泄露、被复制、盗用或正在被人冒用消费等,请持卡人拨打指定的电话确认。随后,对方便在电话中要求持卡人按步操作,最终套取密码。

  此外,还有一些欺诈短信冒充朋友身份点歌,诱骗消费者拨打高价点歌电话,或是以桃色诱惑引人发短信,使消费者无意中订购有偿短信服务,或是冒充电信运营商赠送优惠,要求消费者转发短信,以骗取消费者的短信费。

  还有一些欺诈短信发生在电视和报纸的互动活动中,这类短信互动活动往往不明示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一旦消费者订制短信,便会被扣除相关信息费,甚至强行包月。

  消协提醒,消费者如果收到办证、中奖等手机短信,绝不可轻信,更不可回复,对其它陌生短信、未接来电也要加以鉴别,必要时可以拨打客服电话询问;订制手机短信服务时,要注意信息服务商是否提供收费标准,没有明示的,消费者可向电信等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消协还表示,对于一些网站发布的“垃圾短信”,消费者可以提供网站代码,及时到电信运营商处申请解决,也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公安部门报案。朱立毅李嘉

  有人说,如果你买过保险,出险后又要求理赔,那你就能感受到笑脸相迎和冷若冰霜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刚刚发布的通报称,“投保容易理赔难”已成为浙江省消费投诉领域的热点问题。

  从众多保险消费投诉中可以看到,保险公司业务人员普遍存在夸大保险功能的情况,不向消费者如实告知,掩饰一些免责条款的内容,诱使消费者投保;部分消费者被推介了不合理、不科学的险种,造成保障不全面或保费浪费。

  出险时索赔难,一些不法保险经营者往往会设置种种障碍,消费者难以顺利得到赔付。此外,一些保险业务员故意避免保单签后的10天犹豫期,拖延至犹豫期满后才将合同交给投保人,且在合同中不写清退保时应扣保费的比例。

  消协提醒说,消费者应正确对待保险业务员,不买人情险,不盲目跟从他人,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此外,消费者还应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各项保险条款,尤其是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条款。

  此外,消费者在填写保单时应用词准确,不能模糊其词,缴纳保险费要认真,第一期的保费不要轻易交给业务员,而应亲自到保险公司缴纳并索取收据。朱立毅李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