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舞不尽的民族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06:0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初见王成时,他正在排练场帮年轻演员排练舞蹈,对每一个动作,除了讲解之外,他都仔细地亲身示范,那一扬手一抬足之间的优美与忘情,仿佛又让他回到了熟悉的舞台。

  王成1965年出生于淮南,在安徽省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学习,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分配至省歌舞团工作。一般舞蹈演员,尤其是民族舞蹈演员,其舞台表演年限平均不到二十年,但王成在舞台上一跳就是23年,直到2001年,才退出舞台,做了一名编导。

  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扎实的舞蹈理论功底,为他做舞蹈表演和舞蹈编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表演及编导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全省获奖,赢得了业内同行的广泛赞誉:《东渡》获全国舞蹈比赛演员三等奖;《雨中情》获省花鼓灯舞蹈比赛演员优秀表演奖;《连心锁》获省艺术节舞蹈比赛新作品比赛编导一等奖、演出一等奖,并进入全国舞蹈比赛复赛;由他担任舞编的音乐话剧《阳光不锈》,获省艺术节戏剧调演演出一等奖、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主创并担任舞蹈编导的黄梅戏《回民湾》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演出金奖和创作金奖;花鼓灯舞蹈《灯》获中国舞蹈“荷花奖”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比赛编导银奖、全国第六届舞蹈比赛编导二等奖……

  王成善于学习,在各地都开始搞流行的“现代舞”创作时,他却想到从传统中发掘,“花鼓灯的语言是最丰富的”,他悉心琢磨花鼓灯老艺人的表演,又注意吸收现代舞元素,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舞蹈是用肢体语言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悠久的徽文化激发了我创作的灵感、火热的生活给了我舞蹈创作的源泉”,他深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舞蹈创作必须体现“民族、民间”,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有永恒的魅力。他对安徽花鼓灯情有独钟,用花鼓灯这一舞蹈语汇展示安徽文化的魅力,创作了很多的优秀作品。在他的代表作如《为了谁》、《徽女情》、《柳妞妞》、《大宅院里的人们》中,很多都是采用花鼓灯舞蹈动作,特别是受黄梅戏《徽州女人》的启发创作的舞蹈《徽女情》不仅继承了花鼓灯的特色,还打破了“花鼓灯不能抒情,只能做悲剧”的断言,这一创新在圈内好评如潮,在前不久落幕的2005年中国舞蹈“荷花奖”评选上,《徽女情》获编导铜奖。

  “我是喝着淮河水长大的,我深深眷念着花鼓灯”,王成最大愿望就是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使花鼓灯这一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舞苑奇葩,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让更多人欣赏它,喜欢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