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科院要做预言家,还是努力做实干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09:04 南方新闻网

  来信/来论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出炉了。它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前景:2050年的中国将是一个中等发达社会,人均预期寿命逾80岁,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人们可以自由合理流动,按2002年价格最低月薪超过1300美元,绝对贫困和童工率下降到零。

  我对此的第一反应是,谁解决了中国的经济问题,谁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如今,中科院一个研究报告,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经济现代化问题,连带还解决了中国的社会现代化问题,如果不给中科院颁个诺贝尔奖,想必一定会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的遗憾。

  也许,诚如中科院所说“我们的报告只是政策建议,而非具体的操作方案”。然而,中科院比一般的个人和组织拥有更高的建议地位和资源优势,他们对“前景”的“设想”更有可能影响到决策层;而且,中科院并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民间组织,而是属于纳税人供养的“吃皇粮”序列,人民供养他们不是让他们像作家那样编写“美丽的童话”,而是像学者那样研究“实在的问题”。

  从2006年不可能一步进入2050年,因此,如何面对眼下的贫富悬殊、保障缺位、医改失败、教育昂贵、房价疯狂等等现实问题,是困难而且必要的;设想所有问题一到2050年就糊里糊涂地“百分之百”解决是容易而且无益的。中科院不应该满足做一个预言家,而应该努力做一个实干家。

  舒圣祥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