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打开岩头才有路--村支书郑世芬带领群众修路的感人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09:26 贵州日报

  “修岩垭口这两公里路时,我们用绳子系在腰杆上,从山顶上悬挂下来,打一个炮眼放一炮,炸出一小块落脚的地方才得以施工。”面对已经从悬崖中凿出的公路,女支书郑世芬回忆起修路的那段日子时,充满自豪和感动。

  郑世芬所在的大方县马场镇大石村,是一个曾经被悬崖阻隔的地方。站在岩垭口往下看,临近的集贸市场清晰地呈现眼底,山上到山下的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而从村里绕道

赶集,足足有30公里的路程……山遥路远,多年来,村民们只好铤而走险:从挂在悬崖上的一条羊肠小道下山和爬山,靠人背马驮,艰难地把山货运出去,换回所需的物资。因为道路的危险和艰难,便留下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一个个血泪故事:每年驮煤的马倒岩摔死的就有10多匹;落岩摔死的人,最多的一年有3个人。年已75岁的唐清友老人告诉记者,这几十年中,就有18个人坠崖而死。

  “前面是岩,后面是山,一出家门九道弯,贫穷日子数不尽,伤心眼泪何年干?”一个岩垭口,前后两重天。前面的高店乡白布村,地势平坦,村民富裕;而身后的大石等几个村,却因为路的制约,村民贫穷得连盐巴都省着吃,姑娘往外嫁,娶不了媳妇不少年轻人变成老光棍。

  曾在湘黔铁路上当过工人的村支书郑世芬,思索着:“困难,困难,困在家里事事难;出路,出路,打开岩头才有路。”

  于是,她召集党员、群众开会,挨家挨户作动员,她的想法得到了盼路如渴的村民们的赞同,可她跑到镇政府寻求支持时,却被“泼了冷水”:镇政府请来交通部门的技术员实地勘察,结论是“这条路工程量大,特别是岩垭口段的两公里,要从半岩绝壁上开凿,至少需要国家投资100多万元”。由于修路的资金难以落实,领导没有同意修路。但郑世芬没有泄气,她接二连三地跑镇政府,请领导支持。面对郑世芬铁定的决心,镇政府给了价值1万元的炸材,看工程的进度如何再决定是否继续支持。

  郑世芬带领大石村群众开山凿路的事迹,感动了父老乡亲:全村48名党员,分别承担最险路段的施工任务;村民唐久伦夫妻俩均有残疾,却没有空过一天工程;村民李红明一家已经搬到县城,闻讯后主动赶来参加修路;每天,工地上有500多人上工,其中有80岁高龄的老人,也有10岁的娃娃;临近几个村的村干和群众自发地赶来帮忙……

  经过两个冬春的苦战,共投劳2万多个,自垫资金5000元,不仅打通了岩头上两公里长的险路,目前已经修通通村公路12公里,初步解决了马场镇鼠场片区6个村1万多群众的运输难题。

  作者:孟余生 刘莹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