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报告文学絮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10:17 东方网

  林帆作品集上海《文学报》最近连续推出好几篇副题为《报告文学絮语》的文章,这是我心仪已久的题目,姑借其题,一抒己见。

  一、是报告,更是文学。报告文学是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花,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文叫Reportage,从report一词衍生。从其命名可知这个新品种与报告攀亲,与当时作家亲身参与火热战斗生活分不开。由于战斗生活紧张,新人新事迭出不穷,不允许作者积累

好生活再构思动笔;于是“现炒现卖”,创作出以感人的真人真事为题材,既有新闻性但本质是文学的“边缘性”作品来。顾名思义,它是用文学创作的方法来处理新闻题材的真人真事。因此,我十分欣赏《絮语》作者的明快界定:“报告文学的现实性,不能等同于新闻的现场性,……是作家用现实的眼光独立选择和理性文学表达的活动,不能将这样的活动等同于现时性(时间性)很强的新闻活动”。这不啻为一针见血的关键词。

  然而,问题就接踵而来,无论是报告还是文学,都要强调真实性。但写作上的“真实性”有两种:事实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前者要求“现场性”必须完全真实是报告者严守的原则;后者的“现实性”需要高于生活有所概括集中使之典型化。既然报告文学属于文学体裁,是否容许虚构便成了焦点问题。这个矛盾是不容易调和的。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就有过两派,分别以波列伏依和奥维为代表。他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也各行其是。其后也影响到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是二三十年前北京的黄钢(报告文学刊物《时代的报告》主编)对武汉的徐迟(《哥得巴赫的猜想》的作者)发起挑战,倒是风风火火的。不过,比较多数的认同,既然是报告(纪实)的题材不应该有所虚构或无中生有——这是一条底线。但并不意味着排斥艺术加工,否则就不成其为“文学”。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题材和主人公本身就具有典型性;虽然发表时以“新闻通讯”(现场性)见报,由于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感人至深,结集时就升格为“报告文学”。其间的界限模糊而引起争论也源于此吧!我倒觉得,司马迁笔下的《史记》,明明是撰写真人真事的史传,要完全忠实于其人其事,却首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鲁迅誉之为“无韵的《离骚》”。这和具有典型性的人物通讯被目为报告文学,是同出一辙的。

  总之,报告文学一身兼二任,它离不开现实斗争但又应该有别于新闻报导;它要在现实生活中挖掘典型,用文学创作方法塑造典型。它毕竟属于文学,必须以典型为重。所以一言以概:“文学为体,报告为用”。

  二、是报告,就不容虚构。无论怎样说,报告文学写的是真人真事,因此就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可以任意拔高,搞“合理”想象。它当然要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法则;但绝非靠拔高,靠的是作者高瞻远瞩而不走样。不仅形似,还神似。为了存真传神,报告文学似不应有虚构;因为于情于理也不通。

  虚构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手法,自然离不开现实,是现实生活中的集中与概括。你在现实生活中见过一个叫孙悟空的猴子,又看到过一个变化多端的妖怪白骨精吗?没有。然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不会认为荒诞,反而感到与现实斗争息息相关。这叫做艺术的真实;如果拘泥于概念化,一味依样画葫芦。倒是不足为训的。明明标明是报告文学,主人公又有真名实姓,而且常常是具有报道价值的典型人物,不是法力无边的“孙悟空”,再去沿用概括集中的创作方法,似找错了门。的确,真人掺杂虚构情节,这不叫真人真事,而叫真人假事了。“合理”想象在这里变成最不合理。真人假事在新闻报导叫“客里空”,是新闻记者的大忌讳。而“客里空”先生跑到报告文学门下,或者把自己的报道挂上个“报告文学”的招牌,让文学创作的幌子遮掩其作假种种,却又冠冕堂皇起来,怎么说呢?于理不通。其次是于情不合。真人而有假事,或者说,明知有些情节不是发生在实有其人的人身上,只是为了艺术效果硬要移花接木放在其人身上,就不近人情了。靠想当然的“虚构”来讨好读者,拔得高,形象化,效果可能不错。可纸毕竟包不住火,难免要穿梆。再说,这样做使作品的主人公难堪,因为他也是读者,你把他本人的真名实姓写入作品里,而有些事众所周知不是这样做的,有些豪言壮语众所周知不是他说的,叫人家怎生交代?提异议欲诉无门,默认吧于心不安,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他在自吹自擂。这样的影响是很难以言传的。

  上述的可能是谬论,姑妄言之就是了,作为报告文学的作者,选择什么题材,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至于靠“虚构”增色,恐怕是不得已求其次的办法。真人真事求助于“虚构”,也说明作者深入开挖乏术;起码是取巧,才借助合理想象来充数;掌握了真材实料,又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我想是没有理由乞灵于“虚构”的。是的,它与真人真事和艺术加工浑为一体,不过没有“虚构”的痕迹;不是对描写对象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作现场描述。报告文学里的所谓艺术加工,可以而且应该容许在真实的基础上,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寓报告于文学之中,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实践,还企盼报告文学的行家里手从详指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