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金融蛀虫”银行大案何时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10:43 云网

  根据近期披露的信息,中行开平支行三任前行长许超凡、许国俊、余振东(已移交中方并认罪)利用职务之便,内外勾结在中行贪污、挪用银行巨额资金高达4.85亿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般的案值再次表明,若无过硬的、完整的监督、约束机制,无论多高的“高薪养廉”都会失于与虎谋皮般的苍白软弱。

  国有银行公司治理之疲弱由来有自,这种极不合理极不安全的状况正是“花钱买机

制”所以启动的最重要决策依据之一。由于开平大案事发于2001年10月,尚在中行上市乃至股份制改造之前,因此虽很难认定该丑闻会对中行上市计划形成何种程度的冲击,但最起码,这将促使本轮银行改革继续本着背水一战的决心进行到底。

  眼下国有银行中的交行和建行已经成功登陆香港股市,中行、工行的上市工作也已进入最后冲刺。通过这一不无艰难的重组和改造,长期角色模糊、功能错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将在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诸多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但是“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的“三步走”方案仍未触及此项改革的最难点,即打破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几乎必然走向的国有股“一股独大”宿命,从而真正营造起适应现代经济条件的公司治理制度。而这一难点的形成首先来自观念中对于战略性行业、垄断性行业国有属性的理解,以及对渐进式改革方式的继承、对进展过快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顾虑,等等。

  海外学者田国强曾有悲观的论断称,“可以断言的是,即使国有大银行上市,只要银行的产权结构仍没有什么变化,政府占大股,经营决策权由国有大股东的代理人来决定,就不可能提高效率。”无论如何,比照内地股市中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甚或类似中航油之类海外上市公司的猝然死亡,田的担心至少不是全无道理。因为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上市侧重解决的是对企业经营人员的激励和约束,而至于如何实现假定中的国资代表与国家以及全民利益的一致性,依然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

  由开平大案所引出的另一个挑战性的课题是如何构建合理有序的竞争格局。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垄断所导致的效率低下,转型阶段国有银行寡头垄断而对委托-代理关系的侵害另在于,由于缺乏有效的参照系,评估主管官员和企业经理的绩效将会陷于重重困难并最终使得外部监督无所依从。更有甚者,根据奥尔森和斯蒂格利茨的研究,如果利益集团的数目足够少,那么集团就有充分的激励去影响政策制定者,以出台有利于自己的监管制度。

  但是就此问题需要权衡的两难是,政府是要追求国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还是追求国民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在银行这一特殊市场中,充分竞争会否同样导致巨大的外部不经济?很显然,这也不是目前所进行的国有银行股改所能够回答和解决的。

  当然,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艰难性从来就是这一事业所以伟大所以引人入胜之所在,回顾以往发展的历程,每次大的突破以及连续高水平的增长,都和及时修正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并且及时推行创造性的制度变革密切相关,而这些成功的范式,应该可以提升我们赢得银行改革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信心。

  《国际金融报》 (2006年02月10日 第一版)

  责任编辑:寒武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