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寒假实践 敲章了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12:22 新闻晚报

  “寒假前学校发了一张表,要求我的孩子假期里参加社区服务。孩子本来情绪高涨,可后来发现,社区和学校都在‘捣浆糊’。”昨天,晚报教育热线(63527488)接到了一位家长的来电,反映了学生假期社区服务无处去的问题。

  现象:居委会只管敲章

  寒假前,在卢湾区某中学读初一的小吴拿到了学校下发的“寒假活动记录表”,要求学生在假期里参加若干次社区服务,并要以居委会敲章为证。春节后,小吴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居委会,却被告知无事可干,但可以为他敲章。敲章的时候,小吴的父母发现,学校表格规定的敲章日期为1月19日至21日,而今年寒假从1月21日起才开始放。“这不是在‘捣浆糊’吗?”小吴的爸爸向晚报教育热线打来了电话,“小孩本来情绪很高,现在却觉得‘社区服务作业’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事后,小吴打电话询问了他的同学,了解到有些学生的父母托熟人把章给敲了;有些学生是和他一样,没劳动却敲了章;也有些学生因为户口不在住的地方,就更不可能通过社区服务敲到章了。

  原因:越劳动越添乱

  “不过事后想想,居委会可能也挺为难,这么多小孩要来劳动敲章,恐怕是越劳动越添乱。”吴先生在电话里说,“其实,学校应该和社区联手,一起组织活动,让这些孩子在假期里有个社会服务的好去处。”

  卢湾区的李阿姨在敬老园工作,她对“社区服务敲图章”的事情深有感触。“放假以后,除了过春节,这里每天都有学生来,要求在敬老院劳动,并让我们敲章。敬老院的很多工作很重,也比较脏,我们看看这些独生子女肯定没法做,就让他们洗有污渍的饭碗。有些孩子很调皮,拿着抹布互相打闹,洗碗用的都是碱水,万一洒到眼睛里怎么办?于是,我们干脆就不让孩子来劳动了。”

  说起社区服务的去处,李阿姨觉得,其实社区服务不局限于劳动,如果他们能在学校的安排下,每天有三四个学生来这儿陪老人聊聊天,表演些节目,那不是很好?还有,现在社区里有网吧,如果让孩子们教老人上网,不是发挥了他们的长处吗?

  专家观点:需要各方配合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获知小吴的烦恼后表示,学生到社区服务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杨雄告诉记者,社区服务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比如在美国,学生的社区服务记录是大学录取的重要指标,有时甚至比SAT(美国高考)成绩还重要。

  我们国家现在逐渐向“志愿者精神”靠拢,即志愿者提供服务是主动的而非强迫,但其服务过程应该得到记录,并能取得一定回报。想比之下,“志愿者精神”更人性化。但所谓的记录并不只是假期里敲个图章,这样做很可能让社区服务流于形式。我们的街道、居委会工作者应主动组织所管理区域的青少年,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自身所在社区的情况,从而增强他们的社区观念和服务他人的公民意识。社区也可采取与学校结盟、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种组织活动的形式。

  在新加坡,青少年的社区服务小时积累到一定量后,可在今后的私家车停车上享受免费待遇,或在购房方面享受优惠。这些对社区服务的物质回报政策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作者:□晚报记者 俞陶然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