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要纠正的是惟GDP的那个“惟”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06:00 光明网
梁小民

  有一阵子,人们对GDP爱得要命,惟GDP论英雄,为追求GDP增长而舍弃一切。这阵GDP热过去之后,人们发现,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了,环境污染加剧了,于是又开始恨起GDP来,甚至要完全取消GDP.这GDP到底怎么了,让人爱来,又让人恨?

  GDP仅仅是一个衡量一国整体经济状况的数字指标

  其实GDP仅仅是一个衡量一国整体经济状况的数字指标,爱恨都大可不必。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和企业都要根据整体经济状况作出自己的决策,政府要根据宏观经济状况作出自己的决策。这就需要一个具体的指标来反映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而且,这种指标必须具体、准确,让人一看就懂。于是经济学家建立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创造了GDP这个指标。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库兹理茨建立这个体系以来,GDP这个指标一直在使用和改进中。应该说,GDP是能基本反映一国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与历史趋势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广为公众接受的另一种指标体系来替代GDP,也没有一个国家不使用GDP这个指标,或者放弃GDP统计的计划。人人都用这个指标,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

  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是提高所有人的福利。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或者从世界各国来看,GDP增长与人民福利的增长基本都是同方向变动的。

  GDP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这代表一国的经济实力和财富,是人民福利增加的基础。没有GDP的增长,决不可能有福利增加。追求GDP是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这是没有错的。

  GDP并不是衡量一国经济和人民福利的完善指标

  当然,还应该强调的是,GDP并不是衡量一国经济和人民福利的完善指标。首先,GDP的统计并不是准确的,难免有重复或遗漏,GDP是计算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不进入市场交易的物品与劳务就无法计算进去。例如,毒品、娼妓等非法交易,如虽然合法但为逃税而产生的地下经济及相应的灰色收入,自我服务的家务劳动或自给自足的物品生产等等。法制越不完善,市场化程度越低,GDP中遗漏的就越多。据经济学家估计,就全世界而言,这一部分占GDP的2%-7%左右。而且,经济越不发达,这一部分越大。

  其次,GDP没有反映出为增加GDP而付出的代价。例如,在GDP增长的同时环境恶化了,自然生态破坏严重,资源枯竭。这种代价无法计算入GDP中,但对人民福利有负面影响。正基于这个原因,经济学家早就区分了反映生产水平的GDP和反映人民福利的净经济福利(NEW)指数。

  最后,GDP是总量指数,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随着GDP增长会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

  这时,GDP增加反而会引起人民福利的下降。GDP也好,人均GDP也好,都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从而出现“富裕中的贫困”这种不正常现象。

  使用GDP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由于这些原因,当今各国都不把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状况的惟一标准。在衡量经济与福利状况时还有物价指数、失业率、贸易总量、人均收入、环境污染指数、基金系数等指标。同时,由于各国市场化程度不同,汇率不同,也很难仅仅用GDP来比较各国的经济与福利水平。

  许多经济学家认识到GDP这个指标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在全力地完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和GDP指标,但仍然是理论上的分析多,而实际的可操作性小,例如,近半个世纪前,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提出了净经济福利这个指标,但至今仍没有一套可以操作的计算方法,至今未被各国和联合国统计当局采用。至于绿色GDP与净经济福利指标也并没有什么根本差别。在没有更好的、可替代GDP的指标出现之前,我们还不得不用GDP,无论你爱GDP也好,恨GDP也好,使用GDP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我们要纠正的是惟GDP的那个“惟”字

  对我们国家来说,不是要不要GDP指标的问题,而是如何完善GDP统计工作的问题。从去年经济普查之后,我国GDP整合较大幅度调整来看,我们GDP统计工作还有缺陷。

  总体上是低估了,但不同省份有的遗漏较多,有的还有“注水”。这就要严肃统计工作立法,更全面、准确地收集统计资料,并运用更先进的统计技术手段,使GDP更真实、更准确。GDP越接近于真实,经济政策的失误越少。

  这些年来,我国GDP的增长率相当高,但由于底子薄、人口多,GDP总量和人均GDP都还不高。因此,追求GDP增长,保持较高的GDP增长率,仍然是重要的。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却是万万不能的。和谐社会的建立,GDP增长还是基础。我们要纠正的是惟GDP的那个“惟”

  字。这就是说,我们在追求GDP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逐步缩小收入分化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