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股市刮起“清欠风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11:33 红网-三湘都市报

  “欠债还钱”恐怕是个连3岁小孩都懂的道理。可许多被大股东巨额占款的上市公司就是解不开这道题——追讨属于自己的资金为何成了一个“完不成的任务”?

  去年年末,针对这一股市顽疾的“清欠运动”悄然启动。狗年新春刚过,这次运动演变成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场愈来愈猛烈的“风暴”。

  上证所重拳出击促“清欠”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了一个专题会议,议题正是酝酿已久的“清欠”问题。

  第二天,一篇题为《节后首日上证所四措施促“清欠”》的报道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显著版面。

  实际上,上证所此次重拳出击并非师出无名。2005年11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全文发布,其中第十条就明确指出:严禁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对已经侵占的资金,控股股东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完毕。

  春节前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已经明确指出,今年要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而上证所上市部负责人则表示,上证所的四项举措表明,“清欠”已经成为新一年度上证所的工作重点之一。

  管理层的决心和一线监管部门的行动,令“清欠”注定成为2006年中国股市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之一。

  480亿占款挑战“清欠”

  从当年的猴王,到近在眼前的科龙,许多曾经辉煌却最终破灭的股市“神话”背后,都有着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占用大量资金甚至“掏空”的悲剧。一些上市公司则至今仍难逃充当“提款机”的厄运。

  风险不言而喻。这或许正是管理层痛下决心打击“清欠”的根本原因。

  资料显示,2002年末,中国证监会曾对117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普查,发现半数以上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总额高达967亿元。尽管经过3年的整治,大股东肆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仍未有根本好转。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沪深两市仍有480家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金额累计近480亿元,相当于去年上半年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一半。其中,108家公司占款金额高于1亿元,有6家公司超过了10亿元!

  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30日,三九医药被其控股股东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占款高达37.86亿元。这家曾名噪一时的“明星”企业,在上市公司占款榜上充当了一次不光彩的“状元”。

  去年11月“清欠运动”启动至今,已经有近40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清欠计划和进展。

  尽管如此,市场人士仍对管理层“限期清欠”的最终结果表示担忧。“主观上,控股股东不愿意将无偿占用的资金如期如数偿还给上市公司;客观上,一些资金窘迫的大股东也确实难以完成‘清欠’的目标,”一位投资咨询公司的分析师表示。

  480亿元的“天文数字”,成为对这场“清欠风暴”的难题。

  向不当控制“宣战”

  在大股东的肆意侵占面前,上市公司为何显得如此软弱和无奈?

  清华大学法学院曾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或挪用从属公司财产,是其滥用控制权行为的主要表现之一。“分析其制度根源,固然有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内部人控制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但其根本却在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不当控制和支配”。

  “清欠”成为中国股市向控股股东不当控制行为的一次“宣战”。

  现金清偿、红利抵债清偿、股权转让收入清偿、以股抵债清偿、以资抵债清偿……上市公司陆续交出了一份份清偿方案。

  尽管要在未来的10个月内解决所有大股东占款问题,甚至在更远的将来让这一“顽疾”彻底消失,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清欠风暴”的来临,以及管理层和上市公司的态度和行动,至少让习惯却不甘于被盘剥利益的中小股东们看到了希望。

  然而,关注证券市场的人们似乎有更多的期待,因为在新修订的《公司法》总则中,他们看到了这样的字句:“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我们更愿意看到类似的问题在法律的框架下得到永久的解决和规范,”上海股民王以菡说。

  新华社记者 潘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