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别让“情人”风头盖过了“元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15:27 新华网

  亦菲 作者文集

  又临元宵节,又到了万家齐欢庆元宵、吃元宵的传统节日。在华夏大地生活的人们或世界各地炎黄子孙都知道,元宵节是紧挨春节的一个重要民族传统节日。民间也有“正月十五大过年”之说。每临元宵,国家机关都会举行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在这一天和各届名人欢聚一堂,畅谈友谊,互相祝愿;每临元宵,民间更会以张灯结彩庆贺一番。然而,

在今年元宵来临之际,笔者从媒体见到的似乎是“情人情调”漫天飞舞,大有“情人”风头盖过“元宵”之势。

  笔者翻阅南方某地一份2月10日出版的报纸,在迎接元宵节大通栏之下,发出的5则消息,几乎都是“情人调”。比如,《发贴征临时情人》、《“情人抢报”旅游》、《花店接收情人节订单》、《公园是为情人节最好去处》等;在一些网站还刊出一篇题目为《情人节欲成“捉奸节”》的抢眼时评。时评披露,宋女士为调查丈夫是否在外有情人,竟在近些天找到侦探所,委托侦探帮忙查证。而城市猎人调查事务所韩经理表示,这一月收到的委托数字比平时一个月的都多,并说,“情人节”对一些人们来说,是“捉奸节”,这个时候,有“问题”的人容易露出马脚。(见《青岛日报》2006年2月9日)也有的时评这样提出,如果还有朋友对“情人”的含义钻牛角尖,那就更是顽冥不化的老古董了。笔者理解,“情人”的含义是丰富多彩的,既包括爱人、恋人,自然也包括情人。既包括被社会任何的公开情,也不能罔故被传统侧目的地下情,无论那种情,只要是真情,两情相悦的情,都可以在“情人节”奏响自己的相思曲,倾诉自己的喁喁情话,抒发自己的浪漫情怀。(见东方网2006年2月10日)。对时评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显然,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元宵的内涵已演变为情人的世界。一些人之所以对元宵节不亦乐乎,不是在纪念中华民族这个传统节日,更不是在研究弘扬中华文明,而是钟情近年愈演愈烈的“情人世界”。

  元宵节之所以历经不衰,在华人世界广为流传,乃基于一个典故。汉朝时把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节,京城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也就是说,农历正月十五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可见,“普天同庆、与民同乐”才是元宵节真正的内涵。或许是基于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元宵节,每逢元宵节都会齐齐汇集,盛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届名流赏京剧、吃元宵,并发表重要讲话。而“普天同庆、与民同乐”就要求各地官员与人民群众一起畅叙情谊。笔者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各地都很重视元宵节,“每逢元宵节必请贤”似成了惯例。而在今年,江门、中山等市几乎都选在元宵节搞慈善晚会,动员各届扶贫济困。许多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都在这一天与家乡亲人一起为贫困人们办好事。因此,元宵之味在这些地方方兴未艾,而且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得民心。

  澄清元宵节本来的内涵,在于光大传统文明。诚然,在往昔的元宵节中,确有给未婚男女提供相识之机会。但是,这不成为元宵节就等于情人节的理由;即使今年西方的情人节与元宵节时间紧挨,同样不能让“情人情调”挤丢“普天同庆,与民同乐”的文化内涵,更不能借此为那些想入非非之事开绿灯,给社会给家庭造成麻烦与乱子。值得注意的是,要警惕一些人,在“情人节”的幌子

  下干着“第三者”之类污染社会风气的行当。

  而今,建设三个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元宵节则是推进社会和谐的良好契机,只有澄清元宵节的本来内涵,才能引导千家万户过好元宵,组织人民群众欢度元宵。在“情人情调”一片弥漫之际,恢复元宵节的本来面目似乎不是“小菜一碟”。

  相关文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