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畅游珠江”是反思契机 水是城市文明的载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09:00 南方新闻网

  社论

  本报昨日报道,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表示,今夏市民游珠江的活动策划正在制作中,或横渡珠江也可能沿江游泳,届时自己也将下水弄潮。这是继2006年广州市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林树森称年内将举办畅游珠江活动以来,广州市官员对游珠江所作出的更加肯定、更加细节化的承诺。表明畅游珠江已不只是一个设想,而即将进入实操阶段。在珠江

由清变浊,再由浊返清的历程中,作为广州市民,我们期待这次活动能重新唤起公众对于所居滨水之城的自豪感,同时,也有理由反思一下城市文明与水的关系。

  城市水系是城市发展之源,世界上没有几个城市不是依托河湖江海而建立的。城市水系是人类生活所必须,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和城市灵性所在,缺水的城市很难让人感受到文明的细致和生动。可以说,城市文明,有水则灵,无水则废。

  不过,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水量不断加大,水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许多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污染的结果是将城市与水、市民与水的悲剧性隔离。拿广州来说,广州古誉“云山珠水”,全城水分六脉,水系纵横,是一座堪比秦淮的水上古城。仅仅30年前,珠江还是市民游泳的好去处。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中生物已渐绝迹,江水黑臭油腻。城内“水脉”也渐告断绝——现在我们在内城已经很难找到一条像样的河涌了,即使少数的几条河涌也因臭气熏天而被封盖于水泥板之下。人与水之间的亲密接触被无情地封杀,珠江号称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我们无法拥抱这位母亲已经很多年了。

  近年来,广州投入巨额资金,加大了污染的治理力度,特别是几个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兴建,使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大为改善。目前的珠江广州河段的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因此,“畅游珠江”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珠江治理阶段性成果的标志活动。

  不过,在提出“畅游珠江”的美好设想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母亲河的治理仍需保持谨慎的乐观。2005年我们其实才刚刚实现珠江广州河段“不黑不臭”的目标。整个2005年珠江广州河段7个月达到四类水质,1月、2月、3月都是污染严重的劣五类水质,4月和11月是五类水质。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四类水适用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和广大市民一样,广州市的各级官员也对于珠江的水环境改善有着强烈而良好的愿望。但是,如何能够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达到这样的标准,将是一件艰巨的任务,有关部门在治理工作中不能有任何懈怠。

  如此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就在广州珠江河段的各种监测数据表明珠江水质大大改善的情况下,在许多流入珠江的河涌边上走一走,仍能闻到刺鼻的臭味,珠江河段上的垃圾也随处可见,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实际的治理效果心存忧虑。

  此外,虽然广州围绕污水处理厂、河涌治理、工业污水整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整治,效果明显,但话说回来,这种治理模式走的仍然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治理的速度是远远赶不上污染的速度的,因此,要从长远上解决珠江污染问题,不能单靠建几个污水处理厂,或者把重污染企业搬到别的河段去的做法,更根本的是全面改变我们对于水资源的掠夺性、污染性使用方式。

  因此,“畅游珠江”并不应该成为一个市政、治理的终极目标,而是要以此为契机,重新、全面反思城市文明对水的破坏性使用——治水必先治政、治水必先新民。我们所追求的,不仅是去畅游一段短短的、花了大价钱才重新变清的广州河段,而应是城市水系与周边的人居环境、城市文明的全面和谐。毕竟,人与环境的和谐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