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孤儿改姓百家姓的启示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09:4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徐锋

  前几天,大连市福利院表示,该院孤儿以后将打破沿用了30多年的男孩姓“国”、女孩姓“党”的做法,改姓百家姓;而几乎在同时,广州市儿童福利院也传出消息,从今年起该院的入院孤儿,如果身上没有姓名线索,也将启用百家姓,废除以往哪种来自越秀区就姓“越”、来自白云区就姓“白”,或者统一取名“广越×”、“广荔×”的旧法。

  这两则消息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舆论关注,由于大部分人此前尚不知儿童福利院长久以来竟是通行这样的取姓方式,惊讶之余,对新办法自然是一致赞许。赞许的理由很简单,正如两地福利院负责人所说,都是为了“更加人性化”,“消除孩子身上的某种标签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有利于孩子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而此事背后透出的象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从有些地方的孤儿取姓难、上户口难,到广州、大连为孤儿统一取姓上户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今日又进一步完善,以求最大程度地尊重孤儿的个人意愿,更是令人欣慰。

  我们可以想象,昔日让孤儿姓“国”姓“党”甚至姓“广”,原因无非是:第一、操作方便,便于管理;第二,让孤儿们饮水思源,牢记政府恩情。在此制度建立之初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以上两点并无不妥———在基本生存都需要为之奋斗的年代,人们对生存的渴望自然升至首位,而所谓“孤儿的标签”之类的顾虑自然也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事实上,从很多当事人的回忆来看,他们倒是颇为自己童年时受到党和政府的抚养而深感自豪。

  但时代在进步,在日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当政府越来越强调服务性、济贫扶弱越来越被认为是政府职责之际,如何既保证孤儿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又尽量给他们营造一个正常的、他们本该享有的童年氛围;如何既能培养孤儿感恩的心,又让他们更容易融入常人的生活空间,在这之间如何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便悄然被提上儿童福利事业的议事日程。

  在一个成熟健全的社会里,孤儿理应受到人们加倍的呵护,以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而如何精心设计、不断改进抚养、教育制度,最大程度使他们感受到“无差别待遇”,对他们的明天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因此,对此次广州、大连两地新举措的实际效果,我们拭目以待,更希望更多的地方从中受到启发,通过更多的革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完善的成长环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