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烟花特别多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12:33 红网-三湘都市报 |
本报记者 莫正尤王华玉 通讯员 谢利文 “轰连爆竹近还遥,到处喧阗破寂寥。听去有声兼有节,闹来元旦过元宵。”(清•范来宗《锣鼓》) 历史总是充满着戏剧性。比如李畋与花炮的旷世奇缘。相传这位生长于浏阳大瑶的 “花炮始祖”,就是从竹子燃烧时所爆发出的噼啪声中产生灵感,而不断试验造出爆竹和烟花,给人间带来了无限精彩。巧的是,李畋的字正是“竹声”!据传他死后坟墓周边遍长翠竹,千年不绝。不管是史本如此还是后人附会,反正激发李畋灵感的那一声竹爆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品质,就像浏阳花炮那句经典的广告语说的——“世界因你而精彩”。 弹指千年,始祖早已化为竹根上的一点黄泥,而由他开创的花炮产业却薪火相传,日益壮大。借北京等全国许多重点城市烟花燃放“禁改限”之契机,刚入围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浏阳花炮,必将更加光彩夺目,一如今晚的柳梢月、元夜灯。 绚烂世界出自山间厂房 进入浏阳地界,公路旁随处可见的花炮厂招牌体现着“花炮之乡”的特色,栋栋富有现代气息的楼房显示着花炮带来的富庶。 一位姓周的花炮企业老板开车带记者进了他的厂房。厂房建在一座小山下,制作车间依山而建,形状像一条廊道,沿山势曲折起伏。卷筒机、药物粉碎机、火箭类产品筑药机等机器摆放其间。“车间设顶且连成一片是为了雨天便于搬运,但里面是隔开的,每个车间只允许一定量的火药加工。每个车间前一般有一桶水,或者接入了自来水龙头,以防火患。”这样,小山上一条条蜿蜒的“廊道”成了浏阳别具一格的景观。 周老板说,他1990年从湖南省第二轻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分到浏阳市出口花炮厂。“那时是吃大锅饭,一人工作,两人吃饭,一千多人里只有四五百人做事。”2002年他租了厂房独自干了起来。周老板向记者介绍:“这几年厂子的产值都是以50%的速度递增,去年的产值是一千万左右,利润达到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周老板分析:“原来我的产品主要销往意大利、美国,现在国外市场基本饱和了,增大产值主要靠国内。‘禁改限’是好消息。大型焰火晚会和家庭购买的比重相当。” 浏阳市鞭炮烟花管理局徐强国局长介绍,现在全市共有花炮企业866家,像周老板这样产值过千万的企业大概有60多家。他们在去年创造了37.5亿元的销售额,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0%。周老板毕业分配进的浏阳市出口花炮厂有“花炮业黄埔军校”之称,从中出来的技术骨干现在大多成了各企业的老板或技术指导。技术指导的工资一般是每年二三十万。“因为这些花炮企业,浏阳的就业情况很好。到厂子做事的员工都是厂家接送,给他们投保。”徐局长对记者说:“他们不担心没事做。” 花炮本自“爆竹”始 在浏阳大瑶,有一个古色古香、独一无二的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这是当地以民间集资为主,花费近一千万元兴建的。讲解员带领我们边走边看,讲述着花炮的历史。 “花炮”是“烟花”和“鞭炮”的合称。清末以前,只有“鞭炮”而无“烟花”。早在春秋末年,范蠡在《陶朱公书》中就有“除夜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静为吉”的记载。西汉的东方朔在《神异经》里也记述有“爆竹驱山魈(传说中山里的鬼怪)”的故事:“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在深山臊(山魈)其音自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火朴竹爆裂声势而出,臊皆惊惮……” 可见,“爆竹”的最初意思即燃烧竹子发出爆炸响声,用来驱邪逐鬼。它起源于春秋,盛行于唐宋。随着火药的普及,造纸业的发展,爆竹匠人用纸卷成筒,装上火药、导线、将两头扎紧,点燃后发出响声和火花的爆竹、焰火,相继问世,不仅被人们用于除夕喜庆,以辟山臊恶鬼,而且被帝王皇宫用来消遣、玩乐和军事指挥。到清末,每逢婚丧喜庆或逢年过节,人们都要燃放爆竹烟火,拜神祭祖,求神灵祖先保佑。统治阶级者更不惜重金大肆燃放。据传,李鸿章为讨好慈禧太后,曾进献一盒大型烟花,价值六万金。各级官绅竞相效仿,一时间大起奢侈之风。 千年工艺献礼2008 浏阳市花炮科技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进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烟花燃放等一些项目的研发。“市里投资了一千万,关于奥运的研究成果明年可以出来。”记者看了下合作协议:“奥运会主体礼花弹艺术造型技术”、“燃烧显字技术”、“燃烧方案设计电脑软件开发”等项目在列。北京奥运的夜空,将出现浏阳花炮产生的巨大的“2008”等字样。 花炮工艺发展到现在,已进入了机械化、电子化时代,这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说道浏阳花炮工艺的渊源,就须提到李畋。这位浏阳人心中“花炮始祖”的大型铜像就安放在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中,因史载李畋生于公元601年,所以铜像高度是纪念性的6.01米。博物馆馆长刘雨文告诉我们,每年除夕一转钟,浏阳市“四大家”和花炮管理部门的领导就会来馆里拜年,祭拜李畋。而每到李畋的生日4月18日,浏阳都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唐《骇闻录》载:“李畋邻叟家,为山魈所祟,畋令除岁聚竹焚之,使爆裂有声,至晓乃寂然”。不仅如此,据传,为取得更大的声响,李畋还求教于“药王”孙思邈。据花炮文化博物馆的照片,孙思邈当时隐居浏阳,与李畋住处相距只有几十里。在洗药炼丹的孙思邈给了他一包火药,并告诉他,把火药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竹筒里,点燃后即可爆裂,发出巨响。李畋回家后,按照孙思邈的方法果然制出了最早的“爆竹”。 后世继承李畋的成果和创新精神,不断改进,形成的完备的传统工艺流程。而到如今,花炮生产已进入了现代工艺时期,不断有新技术和新品种产生。据统计,到2000年,浏阳花炮品种不仅已达3000多种,而且还以每年开发200多个新品种的速度递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