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杯牛奶的餐桌旅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14:50 北京晚报

  现如今提到牛奶,即便是还在念幼儿园的小孩子也能随口说出这是“健康食品”、“能补钙”之类的广告词,然而对于那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喝奶难”岁月一路走来的老北京来说,现如今的牛奶却绝对算得上是一种曾经的奢侈品。

  1956年3月1日,国营北京市牛奶站正式成立。当时全市鲜奶收购量仅为61705磅(2.8万公斤),这些牛奶即便是全部加工后,仅供给当年出生的婴儿饮用,还仍然有3145磅的

供应缺口(1430公斤)。这意味着就算掐断京城的重病人、老年人、专家及外宾的牛奶配额后,仍会有数以千计嗷嗷待哺的婴儿处于断奶之中。而且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当时的乳品加工工艺极其简陋,东单等一些奶站采用的是大锅蒸的作坊式消毒办法,占全市牛奶总量55%的产品也只能依靠手工灌装……正是在这种异常艰难和紧张的条件下,北京奶业蹒跚着迈出了创业和发展的第一步,北京奶业人也开始走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风雨奋斗路。

  从1956年到2006年,短短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几乎是白手起家的北京奶业而言,50年的这张成绩单却足以令每个北京人都为之感动和自豪:1956年北京年加工鲜牛奶仅为600万公斤,人年均消费牛奶不足1公斤,如今北京年加工鲜牛奶2.8亿公斤,人年均消费牛奶近50公斤,北京奶业在年加工量和年人均消费量增长上,实现了数十倍翻番;当年大锅熬出牛奶的土作坊如今早已变成了由电脑控制加工处理鲜奶的现代企业;当年的私营奶站也已经变身三元股份在香港、上海上市;而当年凭本、凭卡,限量供应牛奶的窘境也早已化为了如今人们忆苦思甜时的笑谈……

  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后,现在的北京奶业已经成为了以三元集团(前身为国营农场管理局)为主体,以三元食品公司(前身为北京市牛奶公司)为龙头,以鲜奶加工和高品质乳品加工为特征,涵盖北京郊区13万头奶牛,日处理鲜奶1000吨,供应北京市场的现代奶业。

  网络编辑:李亚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