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春晚需要拉开批判和研讨的序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0:00 红网

  随着春晚优秀节目评选在元宵节上颁奖仪式的结束,狗年春晚彻底画上了句号。作为一次对春晚的隆重盘点,仅仅有优秀节目的评选显然不够,对于春晚的盘点应该有一个事后整体的科学评价结论,应该带着电视批判的精神来研讨春晚的成败得失,只有这样,春晚才能有所进步。

  春晚开办20多年了,尤其是近些年,对于春晚不满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从未见

央视以宽容大度之心来回应观众的不满情绪,仅有的回应也是无奈的敷衍。没有召开过“春晚现象”的文化研讨,没有组织有关专家对春晚进行整体评价,没有发扬电视人特有的电视批判精神来“批判”春晚,相反,央视更多地采取了不盘点、不研讨、不争论、不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春晚。

  更让人忧虑的是,春晚沾染上了官僚作风。导演排资论辈,演员排资论辈,表面上开门办春晚,但是内部等级森严,这从年前彩排中,赵本山对只有导演才可以享用的贵宾休息室的不满就可见一斑。今年的春晚,歌唱的演员明明是在对口型假唱,但是总导演郎昆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敢于直面公众否认假唱,这仅仅是文艺作风范畴的作风吗?对于隐性广告,春晚剧组负责人今年公开承诺,如果发现哪个节目中出现隐性广告,将严肃追究责任,但是“汇源果汁”的隐性广告刺眼地被导演照顾在蔡明、郭达表演的小品《妈大姐外传》中,那么,会“严肃追究责任”吗,什么时候由谁来“严肃追究责任”呢,种种迹象表明,“严肃追究责任”会不了了之。这种空口说大话的工作作风不是官场陋习是什么?!

  作为对春晚的新期待,观众很需要央视怀着一份艺术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对春晚做一个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总结,优秀的节目为什么优秀,落选的节目为什么落选,观众的观点是什么,学者的观点是什么,亮点有哪些,败笔有哪些,春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什么东西值得发扬,什么东西需要改进,观众的欣赏需求有什么新变化等等问题都需要一个评估报告,缺乏这样的评估报告式的总结,春晚的前途渺茫。

  倾听民意是亲民政府阳光行政的保证,在公民的民主意识渐浓的今天,春晚却不能倾听民意,不能容忍反面意见,不能让公众说“不”,不能给公众一个明了的交代,令人遗憾。进一步说,春晚作为国家的一个大型文化工程,有收入(数亿的广告以及短信等收入),有支出(付给演员微薄的演出酬劳),赢余部分干了什么,但是多年来收支账对于公众来说是个难猜的谜语。为了预防春晚的腐败,也该进行一次审计了,给上级和公众一个透明的发布。

  春晚闭幕了,但是盘点春晚得失的研讨帷幕应该徐徐拉开,如果能够从2006春晚开始,每年的春晚之后都有来自观众和官方的盘点研讨,给观众和学者以更多、更主动和更广阔的评说春晚的话语权平台,多些春晚的电视批判精神,公布春晚的财务支出,把春晚办成一个透明、互动、监管的春晚,那么,春晚即将“完蛋”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少,毕竟,春晚还要办下去。为了春晚的明天更美好,请拉开批判和研讨春晚的序幕吧。

  (稿源:红网)

  (作者:魏青)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