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元宵节VS情人节:中国人到底该爱谁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0:00 红网 |
今年,只隔一天的传统“元宵节”和舶来品“情人节”狭路相逢。这边厢,商家对“丰盈”的情人节极尽奢华之能事,那边厢,相邻的元宵节——我国民间影响最广泛的传统节日,却日见“干瘪”,甚至有被情人节“淹没”的危险。据报道,一位民营企业老板曾想找一个环境舒适、高雅的酒店,让外地员工在元宵节吃顿团圆饭,结果未能如愿,许多星级酒店都没有应节的特色餐饮和价格优惠,甚至连汤圆都是速冻食品,令他十分遗憾。(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何止独有这位老板感到遗憾,许多中国人也一定在郁闷——面对“火”玫瑰和“冷”元宵,真不知道到底该爱谁?近年来,我国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始式微,而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甚嚣尘上,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如此“洋”盛“土”衰,我们不能不为之担忧——假如我们有一天再也没有了自己的民族节日,我们还会是一个民族吗? “火”了情人节,“冷”了元宵节,汤圆再香却香不过玫瑰、巧克力。这不能不让有着“闹元宵”情结的人们耿耿于怀。本来,在我国传统风俗中,“正月十五闹元宵”,将春节的欢乐气氛推向第二个高潮。据记载,在唐代狂欢十昼夜、清代狂欢五昼夜的盛况,恐怕连今天的巴西狂欢节也望尘莫及。可惜,事过境迁,今非昔比。 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才喜欢“洋节”的,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事实上人们弃“土”从“洋”的原因就是这样。本来沉淀了千百年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节日,由于挖掘不够和载体单一,再加上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其正在传承中“疲软”并渐行渐远。借用一直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话说,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是导致传统节日深受冷落的根源所在。而洋节因没有固定模式且经“本土化”改造后,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更有浪漫气氛和情调,满足了人们放松和释放情绪的心理需求。由此也可见,国人原本并非不爱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只因传统节日“背叛”了人们的心。 每年的2月,我国的元宵节总会和西方的情人节不期而遇。在一年红过一年的情人节面前,我们该如何保卫元宵节、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值得所有中国人来反思。毕竟,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节日就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我们可以接受西方文化,但更应该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 观点撞击: “土汤圆”无须与“洋玫瑰”PK (稿源:红网) (作者:叶花果) (编辑:潇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