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情人节:哪个更近,哪个更远(圆桌论坛)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1:11 江南时报 |
2月14日是情人节,虽说是西方的节日,但却和圣诞节、感恩节一样越来越被国人和商家接受。按照传统的说法,除了“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之外,昨天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这一天的节日礼物不是浪漫的玫瑰花,而是实实在在的象征着圆满的汤圆。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有83%的不同年龄段的市民表示会以不同形式庆贺2月14日的“洋”情人节,有67%的市民对中式的“土”情人节感觉无所谓。一位大三的学生说,为什么现在的人连过节都这么“崇洋媚外”?主要是西方情人节的氛围较好易于让人接受。 对此,一些专家感到忧心忡忡。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刘老师:我在英国留学期间就过了一次难忘的情人节,这个情人节是不分国籍、年龄的。在街头随处可见幸福的爷爷、奶奶辈的“老情人”,也有情窦初开的小弟、小妹们。而在中国,做太太的一边抱怨丈夫不体贴、不浪漫,一边又会心疼丈夫在情人节花贵几倍的钱买来的玫瑰花。说到底,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比较含蓄、实在,不适合西方的情人表达方式。情人节、圣诞节,我认为也是一种文化的入侵。暂不说是好是坏,至少能够让国人学得感情细腻、丰富起来。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只是国人在多过几个洋节的同时应该想想如何将老祖宗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起来。 南京莫愁新寓702室钟先生:中西方情人节的最大差距在于我们的相对封闭。情人节,这是上天给有情人馈赠的一份最好的礼物,可真正能在明天一起过节的有情人能有几个?记得一篇小说里描述过情人节的场景:小区垃圾箱和车棚里扔的到处都是绽放的玫瑰,那些花都是妻子或丈夫不能带回家的情人节的礼物。其实,很多情人节送花送礼物的男女并没有什么,但是做丈夫或做妻子的“狭隘”造成了情人节玫瑰花的“凋零”。我倒是很羡慕古人表达爱情的方式,一个亲手绣的小荷包、小香囊或绣着鸳鸯戏水的鞋垫子,都能生出许多香艳的故事或令人浮想联翩。现代人谁还会做女红、谁还会写书信?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已经将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全盘“覆盖”或“删除”了。 南京苜蓿园大街58号郑小姐:相对西方情人节的“私密”来说,中国的正月十五情人节更加宽泛一些,因为这个情人节还必须带着父母或孩子,全是大号的“电灯泡”还怎么浪漫?中国人一向比较含蓄,如果不是西方情人节越过越红火,谁还会想到原来中国也有属于自己的情人节哩。西方人比较唯美、浪漫,一瓶香水、一杯酒甚至是一朵信手拈来的小花,都能成为节日礼物,送的人不难堪,接受的人不计较,这就是礼物的本来含义———一份心意。而中国人一向爱面子,有时候真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过节送礼还要讲究包装,凑上四样甚至八样,一旦翻脸还要索回送出的礼物,让人觉得挺没趣的。看看周围的小姐妹都是心安理得地接受礼物,很少有人给对方送出礼物。比较古人绣楼里小姐对意中人抛下的绣球,我们是不是太“小气”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教授:春节前参加了一位同事孩子的婚礼,新人和家长全部穿唐装,整个婚礼程序也全部“复古”,令人耳目一新。在日本和韩国,遇上重大节日必须穿民族服饰已成为“规矩”。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这样的规矩呢?就连端午节也被韩国人抢注了,以后我们还会流失掉多少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呢?我个人认为在国庆节或新人结婚时应该穿上自己的“国服”。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在中国人自己的节日里看到文化传统在复苏,在发扬,在光大。 《江南时报》(2006年02月13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