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低保听证”应注重人文化操作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1:23 华夏时报 |
日前,北京怀柔区龙山街道南城社区举行了“低保户申请人”的入保资格听证会。听证会对申请人进行了现场评议,然后表决决定申请人是否具有申报低保的资格。参加对象包括社区居委会全体成员、社保所民政干部,以及申请人所在楼院的20名居民。 通过听证会的方式对低保户的资格加以审定,可避免低保对象确定的“暗箱”操作,防止了骗保、人情保等现象的发生。然而,笔者认为,低保听证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当 社区居委会全体成员、社保所民政干部等人围坐在申请低保者的身旁,对其家庭生活及收入情况进行审核时,低保申请人则会面临生活隐私被当众曝光并成为社区公众议论话题的危险。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的一种救助方式。然而,将损害尊严作为接受资助的程序前提,是违背扶贫救助的基本伦理的。贫困不仅是一个关于物质收入的概念,更是涵盖自尊、体面等精神要素的全面完整的生活概念,经济上的匮乏,不能成为一个人陷入精神窘困的理由。因此,入保资格听证会虽然目标是剔除领取低保的骗子,代表着正义与公平,但操作过程是否科学、操作手段是否人文,却是相关组织人员未考虑的薄弱环节。 对于那些有资格享受低保待遇的公民而言,低保是一项法定权利,而不是一种恩赐。对于公民的私人生活,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敬畏,无论他是明星还是被救助的低保户;对于公民的生活尊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设身处地地去保护,无论他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还是街头流浪的乞讨者。同样,当我们引导、激发、支持和鼓励社会各阶层关怀、帮助“穷人”时,我们更要以人为本,把人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如何剔除社会生活中的“骗保”丑行?笔者认为,只要在各种资料方面准确把握登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是可以做到小范围和不公开地了解低保申请人实际情况的。审核低保申请人的真实情况也不必要如此“大张旗鼓”。“低保听证”值得反思的地方在于,低保救助理念急需实现从粗放管理理念向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转变;从不尊重或忽视受助者人格尊严的理念向确保受助者人格尊严的理念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