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元宵夜陈健踏上故土 扑面而来的亲情令其潸然泪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4:22 东方网

  陈建今天下午走进东方网聊天室,与你共话他的心声……

   相关稿件:老乡同事向记者述说心目中的陈健

   陈健事迹读者反响强烈[图]

   上海人陈健一诺36年"感动中国"[组图]

  陈健回家了,这位“感动中国”的人物从踏上飞往上海的航班开始,就一路受到了上海人的热烈欢迎,走出浦东机场的时候,陈健深深吸了一口气,感慨地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大雾险些改变着陆地点

  昨天下午,原定17点55分抵达浦东机场的上航FM9176次航班,因为机场当地有大雾一直没有确定着陆时间和着陆地点。直到17点50分,该航班仍在浦东和虹桥之间抉择,这让前来机场迎接的人们焦急起来。

  陈健的妈妈、妹妹,陈健母校延吉初级中学的师生们,都在看着大屏幕,“真奇怪,市区一点雾也没有,浦东机场竟有这么大的雾。”18点,广播里宣布,该航班改降虹桥,这可急坏了前来迎接的人。于是大家一致决定,立刻赶赴虹桥。就在一行人离开浦东机场的时候,陪同陈健同机抵达的本报记者费凡平给我们打来电话,告诉大家:“飞机已经降落在浦东机场,再过几分钟,我就和陈健一起走出来了。”这让大家紧绷的心一下子松了绑。

  18点30分,第一位从哈尔滨来的乘客走出机场,这位中年男子一看到我们高举的“欢迎陈健回家”的标语,主动告诉我们:“飞机到了,陈健到了,他很快就出来了。”显然,和陈健同一班飞机的乘客都知道了这位感动中国的上海人。

  18点43分,陈健从浦东机场的候机楼里走出来了。

  感动中国的他被感动了

  陈健很远就看到了迎接他的人们,有他的母亲、妹妹和他的朋友们。陈健拉住母亲的手,说的第一句话是:“妈,我回来了。”母亲张玲娣抬着头,仔细打量着儿子,一个劲地点头,妹妹陈翠华拉着陈健妻子晁亚珍,一家人团聚,激动得竟一时无语。

  在浦东机场的大厅里,陈健接受了本报安排的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在仪式上,陈健不但全家团聚,还接受了他的母校———延吉初级中学师生们的邀请,于今天回母校看看。在一旁围观的群众看到这样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受到人们如此多的赞扬和尊敬时,都在猜测他的身份,当得知他就是“感动中国”的“守墓人”陈健时,不由得一同发出敬佩的赞叹:“他是我们上海人啊!”

  在鲜花、掌声和微笑过后,陈健竟然落泪了,他被感动了,尽管他的行为感动了中国人,但回到家乡看到亲人,他的真情无法抑制地流露出来。走出浦东机场的时候,陈健深深吸了一口气,感慨地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这些年最舍不得妈妈

  上车后,陈健就拉着母亲的手说:“上海也挺冷的,妈你为什么不戴手套。”母亲说:“还行,我平时都在家里。”陈健说:“出门的时候要戴着。”看着母亲,陈健心中充满了内疚,他说:“中国有句话叫‘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今天不是为了忠,我为了义,放弃了孝,我觉得自己愧疚母亲,但我也没有办法,我必须作出抉择,这是不能两全的。”

  坐在车里,妹妹陈翠华看着哥哥已显苍老的面容,心中一阵酸楚:“哥哥,这些年你的白发又多了,当年离开上海的时候,是一个年轻小伙子,没想到去了东北之后,就在那里扎根了。”陈健听后,默不作声,半晌,他说:“人总要老的,在东北,我老得很踏实。”

  车进入上海市区的时候,陈健和妻子晁亚珍看着上海的夜景非常兴奋。陈健说:“好久没回来了,每次回来上海都会变得更好,今天看看,上海更漂亮了。”晁亚珍是第一次看到上海的夜景,因为是元宵节,南北高架两侧始终有礼花绽放,在东北土生土长的晁亚珍陶醉了,以至于应该吃药的时间也错过了。“快吃药,抗排异的药必须按时按点吃,一分钟也不能差。”陈健立刻从一个大包内取药,这个透明的包裹内装了各式各样的药,晁亚珍说:“现在饭可以不吃,但药必须要吃。”

  坐在前排的母亲张玲娣知道媳妇身体不好,不能吃补品,不能吃海鲜,不能吃高热量的食物,老人家前思后想,最后带了一些核桃粉,一些苏打饼干,当老人家从包里拿出这些物品后,陈健和晁亚珍又感动了,一家人的手又握在一起,心又靠在一起。

  快到酒店时,陈健接到了儿子的电话,陈健说:“我有一年多没看见儿子了,上一次看见还是去年春节带妻子回上海看病时,这次回来,我也没有‘自由身’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一面,也许他会到酒店来和我碰个头。”“为什么要那么快就回去呢?”面对这样的提问,陈健说:“不回去心里总有个牵挂,我是属于那里的人。”

  这种感觉实在令人难忘

  他在黑河家喻户晓

  一诺千金,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陈健,一到黑河,就被许多当地的百姓围了起来,无论是熟悉和不熟悉的,他们纷纷上前要与陈健握手和拥抱,所有的人都在赞叹这种执著的精神,36年来一直默默地坚守在逊克县金训华的墓地。那些当年在黑河插队的黑河老知青知道陈健来到黑河,立刻与记者联系要与陈健聚一聚见个面合个影。也就是CCTV播出的那天开始,上海人陈健在黑河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就要踏上回上海的路途了,许多陌生的人闻讯后都匆匆赶来了。夜色中,载着陈健的列车徐徐离开黑河火车站,陈健望着车窗外那些被他感动后来车站为他送行的热心人时,他的眼眶禁不住有些湿润了。

  坐上飞机感觉很温馨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正值哈尔滨旅游和大学开学高峰期,连日来,上海到哈尔滨的机票十分紧张。哈尔滨机场值班人员告诉记者机票告罄。不一会机场值班室的人就认出了陈健。“这不是CCTV2005年感动中国的陈健吗?”

  “没有机票了,可以帮我们解决吗?”陈健心里也在焦急。

  想不到值班的人员立刻用广播呼叫上海航空公司的驻勤人员立刻赶到值班柜台设法解决。不一会在哈尔滨机场的驻勤立刻赶到,马上就把我们一行的机票全部解决。同时他还热情地把陈健一路护送到飞机的舱门口才告辞。这次记者和陈健搭乘的是FM9176次航班,这个航班的空姐吴嫣在上海就从劳动报上知道陈健要从哈尔滨回上海老家看看,想不到这么巧坐上了她们乘务的FM9176次航班,她和机组人员都感到十分幸运和高兴,她们迎候在机舱门口,为陈健送上一束鲜花,代表所有上航人员对陈健36年来坚守承诺的一种深深的敬意!重情重义感动了台湾人

  陈健万万没有想到一搭上回家的飞机,一股暖意就此扑面而来,上航乘务人员还特地把他们夫妇从普通舱安排到了头等舱,机组人员知道是陈健,也都纷纷要陈健签名留念!

  头等舱唯一的中年男子也走到陈健面前,他怀着十分敬重的神情希望陈健能为他留言签名,同时希望记者能为他和陈健合影留念!记者在采访后知道,他也是这几天看了劳动报后才知道陈健的。这位中年男子名叫林伟贤来自台湾,现是实践家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上海办公司已有多年。他说,陈健感动中国的故事,给予我们的启发很多,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尊重的大义,这种大义也在启发我们的智慧和精神!现在我们提倡创新,创新也需要坚持,这种古老的精神运用于今天的商业和企业就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陈健的一诺千金,在飞机上,也深深感动着这位台湾人!

  归途越来越近,陈健激动地告诉记者这种回家的感觉真是令人难忘。

  不是自己人不进一家门

  陈健夫妇抵达上海后,受到了上海市纺织工会下属的新东纺大酒店热情的接待。

  纺织工会王树珍副主席告诉记者,能够接待陈健他们感到非常自豪。“连续看了几天《劳动报》的报道后,我们都被陈健的行为所感动,为了迎接陈健,我们特意制作了印有‘欢迎CCTV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金训华守墓人陈健回家’的横幅,还特意为他提供了在上海期间的住宿和餐饮。”昨天,陈健全家在新东纺大酒店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元宵节,新东纺大酒店为陈健提供了可口地道的上海菜。

  很巧的是,陈健的妹妹陈翠华原来也是一名纺织女工,所以,当陈健听说这次接待自己的是纺织工会时,他连声说:“太巧了,不是自己人,不进一家门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