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仅靠实名制难阻炒房冲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7:17 大众网-大众日报

  2月10日,建设部公布了今年工作的要点,建设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其中,为了遏制炒房,将落实商品房预(销)售合同联机备案和实名制购房制度。(2月12日《京华时报》)

  在道德语境中,拔高房价、加重民负的炒房行为无异于一种“趁火打劫”的投机。因此,在房价飞涨的现实窘境中,叫停恶意炒房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思考遏

制炒房的具体举措时,笔者却产生了一个忧虑,这就是:在富有冒险性的经济理性面前,实名制购房制度能否阻挡住炒房者的牟利冲动?

  从经济角度看,炒房行为也是一种投资。炒房者之所以愿牺牲道德形象做一个经济“小人”,就在于炒房行为能够带来巨大的、他们认为值得的利润。如果,炒房行为的获取小于其它可以兼顾道德形象的领域和产业,相信炒房者也不会甘愿背负民间和官方的双重指责。所以,炒房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房产本身的惊人暴利;二是投资渠道的单一。

  相应地,要从根本上杜绝炒房的行为,也需要从以上的两个方面入手。于房地产行业本身来说,就是要规范其健康发展,消除其被炒作的可能。事实上,炒房行为之所以发生,之所以引起民怨,最基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在这种缺陷未被完善之前,房地产还是一块诱人的商业蛋糕。只要有一丝微弱的可能,嗅觉灵敏的资本就会蜂拥而来,见缝插针。

  同时,于投资多样性而言,政府也应拓宽百姓投资的渠道。正如经济学家茅于轼所说:解决房价走高的根本办法在于市场,政府要为百姓的游资提供分流渠道,譬如投资教育、城市基础项目建设等,让老百姓获得收益。只有钱流动起来了,拥堵在房地产行业的大量资金才会有效分流,房价才会降下来。如果缺少这样的投资渠道,对一些人来说,炒房无疑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而此次,建设部实施的实名购房制度却未能变动原有的格局,最终恐怕难以有效地阻挡炒房者牟利的冲动。在限制面前,炒房者可以利用亲人朋友或者利益伙伴的身份进行购房,也可以通过精心的公关越过这个限制。也就是说,实名购房制度可以增加炒房的难度,但至于效果,恐怕会因炒房利润的巨大而遭消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