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山寨人的幸福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9:03 贵州日报

  来到遵义县新民镇汇民村青山寨村民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矗立在公路边的“红军坟”。新民镇党委书记熊发明介绍说,1935年1月红军渡过乌江后有一支小部队来到了青山寨,其中的3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青山处处埋忠骨”,70余年来,这3位无名的红军烈士静静守候在青山寨村口,无言地见证着这个小山村的变迁。

  87岁的村民邓少华告诉记者,当年红军来到青山寨时自己已经16岁,来的红军人数

并不多,只有几百人,在寨子里宿营一晚后,第二天就赶往附近的团溪去了。他自豪地说,当晚一些红军还住在自己的叔叔家,自己还给红军煮过饭。

  邓少华回忆说,红军不乱拿群众的东西,走到哪户人家无论怎么劝也不肯吃农民的东西。红军来后,立即在寨子里的祠堂开会,宣传革命政策,并打开地主的仓库,将粮食分给穷苦的农民。在青山寨宿营的那晚,红军把地主家的仓库打开分粮后,将地主家的肥猪也拉来杀了和农民一起分吃。当得知有一头猪是佃户的时,立即用两斗谷子赔偿了这家佃户。“红军确实是爱护穷苦人的队伍!”71年前的往事让邓少华感慨不已。

  更让邓少华感慨的是家乡的变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辣椒和烤烟种植,并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很快跨越了贫困线。如今,全组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2300元,正向小康生活迈进。去年,青山寨还被遵义县列为“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示范点,一系列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给村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革。

  1月24日,记者在青山寨看到,寨子里不仅建起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所,户与户之间还贯通了平整的水泥路。村民家家都修起了漂亮的小庭院,接通了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大部分人家还用上了水冲式卫生厕所,安装了热水器,建起了家庭浴室。殷实、和谐、文明正逐渐步入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红军当年宣传说,革命就是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假如红军重到青山寨,看到我们现在的日子,说不定会大吃一惊。”站在自家干净的小院里,对比家乡今昔变化,邓少华满是喜悦。

  作者:黄诚克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