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平抑药价支一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9:04 新华网

  许博渊作者文集

  如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各地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广大消费者反映药价奇高、医院乱收费、过度治疗等问题已非一日,各地也采取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可惜效果还不明显。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我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我国13亿人口,国家又还不富裕,要像某些福利国家那样,政府包下大部分医疗费用是不可能的。除了科威特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能包揽医疗卫生费用的。我们反对的应该是“暴利主义”,应该在如何对付“暴利主义”上动脑筋: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使医疗费用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使医院能够正常运转,群众也能够接受?

  九三学社的戴梅萼教授有一个主意。戴教授最近对笔者说,关于药品价格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想了许多办法,想把药费降下来,但就是降不下来。新华社最近报道,河南省南宫市人民医院完全没有规矩,记者暗访得知,四种招标目录上的药品,中标零售价总计13.2元,但医院居然收了记者151.4元。还有注射用维生素C,中标零售价为0.4元一支,医院开药时换了个名字,收了23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戴教授建议,参考书刊的营销办法,从机制上做一个彻底的改革。书刊在营销过程中,出版社首先按6折或者6.5折预留利润,商家在销售时按书刊上印刷的价格卖到读者手中。因为价格印在书上,所以,读者不必担心商家偷偷地加价,也不可能让采购员得到回扣(即使有,也非常有限,而且不会损害读者的利益),更不可能出现把一本书加价几倍卖给读者的情况,因为书上印的就是最后价格。如果所有药品包装时,像书出版时那样,在商标上加上价格,就可以杜绝在药品流动过程中诸多对病人不利的环节。这样做,还可以带来一个额外的优点,就是非常有利于国家对药品生产厂家在药品性能价格比方面的检查和监管。

  这个建议的核心是药品价格透明化,笔者以为值得一试。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人民的健康和生存,这个问题不解决,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有关研究机构认为,我国这方面的改革基本不成功。不成功在哪里?第一是事前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和细腻的设计,就把它推向了市场;第二,过分迷信所谓看不见的手,而看得见的手却缺位,导致市场混乱。世界上哪个国家实行没有监督和约束的市场经济?一个都没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从根本上说,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国强民富,让绝大多数人都能从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好处,过上安定体面的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各地都在谈改革,都在忙发展,偏偏忽略了群众的生活。这就是盲目性,叫做“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

  上述两个问题都涉及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观念。理清思路,明确观念,是解决医疗等具体问题的前提条件。

  相关文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