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双向转诊:看病更方便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9:10 解放日报

  不久前,80多岁的唐文瑛突发脑部硬膜下积液,在上海中医大附属岳阳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完刀后,转院至虹口区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手术、康复分两家做,对医院的转诊安排,家属起初想不通,转院一星期后,尝到了甜头,“专家还是大医院的,每天费用却能省下150多块,多实惠!”

  疑难重症在大医院解决,康复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

到,创新的双向转诊医疗格局已在上海成形:岳阳医院与虹口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院与徐汇区、长征医院与闸北区、九院与黄浦区……聚集申城优势医疗资源的大医院纷纷放下“身段”,牵手周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辐射功能。

  双向转诊引导医疗服务重心逐步下沉,上海就医体系更趋合理。拥有450张骨科病床的市六医院,曾经等张病床至少需要三个月。“康复病人出不去、急症病人进不来,过多的压床病号占了有限的优质资源。”市六医院副院长谭申生教授说出大医院的普遍困扰。去年3月份,六院与徐汇区田林等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后疗基地”。手术在医院、康复进社区,科学的“就医路径”,令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从15.7天降至13.3天,一年就多收治了6350人。岳阳医院自2004年8月与虹口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尝试双向转诊后,床位数未变,周转次数却提高了2.15倍。以神经外科为例,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从38.27天骤减至27.27天,住院人数上升12.91%。

  重症康复患者上门、专家教授亲临指导,社区医技力量从中得到加强。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收治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过去,眼看病人疼得不行,医生就是不敢往关节里注射药物。实行转诊后,六院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每周两次下社区,手把手查病房、看门诊、教技术,几个月下来,华泾大多数医生进行关节注射已经驾轻就熟。六院康复科白跃宏教授每周下社区指导,他告诉记者,“过去都是医生劝病人转下去,现在技术上去了,有不少病人主动提出来转到社区。”

  打通医疗机构转诊脉络后,家门口的医院有了技术支撑,一些就医矛盾明显改善。70多岁的张桂芬家住徐汇区最西南的华泾镇,患上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后,家人就“不得安宁”:早晨三点多到六院门口排队等专家预约号,来回路程要花一个多小时。而今,张桂芬心里踏实了,“用不着孩子奔东走西,在家门口专家就能给我看病。”记者翻阅市六医院与社区的《合作共建协议书》发现,除为社区疑难病人提供专家外,六院同时为社区患者提供专家会诊绿色通道。

  岳阳医院医疗部副部长陆国庆替病家算了笔经济账:大医院挂号看专家要20元,社区看专家仅需6元;此外,患者转到社区后床位费、护工费以及药费自付部分,全降了。转诊患者均次费用降幅可达20%至30%。据悉,在岳阳医院脑外伤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4至5万元,若是患者平稳度过急性期后,转诊社区可节省1.5万至2万元。

  本报记者 顾泳 通讯员 宋国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